于丹:
《论语》到今天已经有两千五六百年的时间了,它对于今天到底还有什么样的价值?我想"情怀"二字足以概括。
如果我们不是搞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我们就用不着像历代书生皓首穷经那样逐字逐句地去做它的注释。
那么,我们今天怎么去看待《论语》呢?我们不能说它逐字逐句适用于今天的现实。
《论语》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儒术在罢黜百家之后被推为独尊之辈,这是政治;曾经作为儒学,历代那么多的儒生把自己的一生埋进去,这是学问;也曾作为"儒教",和"道"、"释"并呈庙堂之高。
我们站在今天,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一切我都不去谈。
我想说的是,《论语》是一种文化基因,《论语》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随时从心中被启动、被唤醒。
我们很小的时候会受到一种教育,讲我们要建立生命的觉悟。
那么,何谓"觉悟"?其实这是一个佛家语。
我们回到最本初的字义看看,很有意思。
觉字头,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呢,是竖心加一个"吾"。
所以,觉悟、觉悟,本初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是不是有能力看见了我的心"。
在这样一个媒体资讯很发达的时代,在网上,我们可以查到所有想要的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已非难事。
但是,"见我心"的能力,未必会因为科技的发达而同步增长。
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发现比过去更迷惑,因为我们的生活更复杂了。
我们比过去更艰难,因为我们在复杂的生活中,可抉择的东西更繁复。
所以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想,认知心灵,从古圣先贤那里找到一点简单真理,以生活为依据,这就是我们今天重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过孔夫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诉我一个字,让我一辈子去遵守它吗?老师告诉他,如果有这个字,这个字就是"恕",宽恕的"恕",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有真正的强者心态,这个时候自己也天宽地宽了。
不想勉强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当我们要锦上添花多做一步的时候,也许有一个理性的声音提醒你说"过犹不及",那么"适可而止"吧。
所有这些话,都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