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散文原创 >> 功夫
  • 功夫
  • 来源:原创 作者: 王风 日期:2008/11/17 阅读:1599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功夫一词古来有之。唐朝诗人元稹在《琵琶》诗中写道:“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功夫人不知。”唐朝另一位诗人秦韬玉在《燕子》诗中曰:“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功夫。” 更有被人们所熟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词句。而功夫一词的英文翻译“kung fu”却是一代武术宗师、功夫电影巨星、截拳道的创始人李小龙所独创。

    李小龙194011月生于美国三藩市,卒于1973 7月,享年仅32岁。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的代名词。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一个传奇中的传奇。他一生崇尚功夫,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将中国武术最早推广到世界。李小龙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他父亲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从中学习拳击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研究西洋拳术,不断丰富实战经验,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李小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以咏春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泰拳、菲律宾拳术、柔术、西洋拳击、击剑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为技术基础,结合中国古典哲学及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精髓,以武入哲,于1967年正式确立其武道哲学“截拳道”之名称。最终创立了与众不同的武道哲学——截拳道,在世界武坛上独树一帜。毫无疑问,李小龙成为真正的功夫之王。

    这是真功夫。

    少林功夫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此得名,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

    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自印度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面壁九年,静坐修心,翻译佛经,传授佛法,为后人所敬仰。当年,达摩祖师为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达摩祖师面壁九年也叫功夫。

    如今的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

    少林寺的僧人每日参禅练功,其独门绝技一指禅、二指禅、童子功、气功等功夫,无不是令人称绝,无不是日夜苦练功夫的结果。千佛殿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少林寺的练功房,地堂上还有四十八个寺僧“站柱”的遗迹;砖铺的地面上留下两行直径约四、五十厘米的锅底状圆坑,一个个间隔约二米半,据说是众僧苦心学艺,两脚踏踩而成。这一个个深坑,是练习功夫留下的足迹。

    这是真功夫。

    《列子•汤问》(战国 列御寇)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我儿子,我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也,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愚公移山是一个流传数千年的故事,从古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是崇尚它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伟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些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把门前的两座大山搬走了。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或身处绝镜,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愚公移山就是功夫。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铁杵磨针,冰冻三尺。这些以时间为利器,以柔克刚的方式,也是功夫。

    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传说他小时候很顽皮,不喜欢读书。有一天,他出门去玩,来到山下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他好奇地问:“老奶奶您磨铁杵干吗呀?”老奶奶说:“我要把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很吃惊,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呢?老奶奶说:“它总是越磨越细,功夫到啦,自然就能磨成针啦!”老奶奶的话给李白很深的触动,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学业。从此,他牢记“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铁杵磨针就是功夫。

    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吴刚伐桂。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同样是功夫。

    《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这是《山海经》有关精卫填海的记载。

    精卫,炎帝小女儿的化身,这个感人的故事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精神而感动。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仁人志士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精卫填海就是功夫。

    功夫是时间的转变。人的一生,与功夫密不可分。学习是功夫,写诗是功夫,绘画是功夫,练字是功夫,考试是功夫,孝敬是功夫,诚信是功夫,唱歌是功夫,舞蹈是功夫,杂技是功夫,音乐是功夫,表演是功夫,绣花是功夫,雕刻是功夫,经商是功夫,挣钱是功夫……长时间做一项工作都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功夫。

    功夫茶,功夫菜,功夫酒,都是功夫中的另类的体现。成功需要功夫,成名需要功夫,做事需要功夫,做人需要功夫,做个好人更需要功夫。

    功夫无处不在,功夫无时不在,功夫无所不在。功夫所至,金石为开。

    功夫,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体现。有了功夫,梦想才会变为现实;有了功夫,目标才会离你的更近;有了功夫,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这就是功夫。

     

    2008-11-16午夜于超然居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乡间的路    1073 次 2013/9/7
 功夫    1599 次 2008/11/17
 周祖山(山东即墨) 走进张家界(散文诗)    1562 次 2012/7/10
 (散文)娘的那根老拐杖    1341 次 2015/1/10
 麻雀悲歌    1052 次 2013/9/7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