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礼貌
一直以文明人自居,所以当儿子呱呱一坠地就誓把他培养成一谦和温文有礼之人。可是几个月大的儿子并不怎么像我,对人冷漠得很,常常面无表情地盯着你看半天,然后冷漠地转过头去,置你满脸笑容亲亲热热于不顾,让人半天窝不过脖来,尴尬得很。那时候他很希望别人抱他,谁要做欲抱状,他就立刻伸出胳膊往人家身上粘,但是脸上依然没有半点缓和之状,一副不领情的样子,让我在一边常常不好意思:人家都抱你了,你也不给个笑脸,有点太那个了吧? 后来小家伙会说话了,嘴开始甜,见了人毫不犹豫,甜甜脆脆地叫一声爷爷奶奶大娘大爷叔叔阿姨,一点都不含糊,惹得大家都喜欢逗胖嘟嘟的他,他也以博得大家的一笑为乐趣。每天小嘴巴不停地说,标准的普通话,很好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岁半,还是三岁?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见了陌生人总是不肯叫,你在一边提醒:濯濯叫阿姨。他扫一眼对方,把头低下去,让对方和妈妈都伸长了脖子,脸上的笑容晾干了也等不到这声“阿姨”,结果作妈妈的有点恼,再次催促,仍无结果,对方就往往笑着自己找台阶下:“不用叫啦,不用叫啦。”然后告别,此时我若说“和阿姨再见。”小家伙就会重新活跃起来,仿佛终于解脱了,脆脆地说:“阿姨再见!”每一次这样的事发生后,我都要语气严厉地问他为什么不和人家打招呼,他总是振振有词地说:“我又不认识她。”似乎也很有道理,让你一下子找不到再充足的理由批评他。有的时候,遇到认识但不是很熟的人的时候,他也找尽理由,避免和人家打招呼。有一次遇到同楼的一个人,骑自行车迎面而来,见到我们就问了一声:“濯濯出去啦?”我赶紧答话,然后批评他怎么不理人家,他狡辩说:“我想叫她的时候,她已经走了,听不见了。”我也无话可说,因为此时的确人家已经走远了。 在我的鼓励哄劝恫吓下,有一段时间,濯濯叫人很痛快,这种痛快是应付性的,头不抬眼不睁的让叫什么就叫什么,随口就出来了,口齿不清楚也不带一点感情色彩,模模糊糊一带而过,一看就没有一点诚意,但是我总算能下台了,也不计较他的态度。被叫的人也不苛求,虽然差强人意,也总算不叫人太尴尬。有时候我想:这算一种进步呢还是一种后退?小小的人儿就学会了敷衍油滑世故。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濯濯又开始恢复到他本来的沉默,而且这次更彻底更顽固,不论是生人、熟人、还是半生不熟的人,概不买账,除非自己高兴,否则无论你怎样提示启发恫吓我都岿然不动。把头低下,转向别的方向,反正我就不叫,就不理你这个茬。威逼没用,一副共产党员英勇就义的样子,打我,我也哭,哭完还是不叫,而且态度更坚决;利诱也没用,包括最爱喝的果汁最爱吃的糖,若是拿这个条件交换,我宁可不喝果汁不吃糖。于是大家都无计可施,越施越尴尬,越僵越下不来台。每次事后,我和爸爸都开导他,给他讲道理,应该有礼貌,尊敬别人,见到别人应该打招呼,应该问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好,每次他都不吭声或者勉强答应,但是真的那一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仍然是老样子。我开始担心,怕他有什么心理问题,怕再逼他逼出了心理问题。不知道这是出于害羞还是出于反叛,我知道两岁半到三岁是第一个叛逆高峰,可是现在他已经四岁半了,难道新一轮的叛逆期又来了么? 真不知道儿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了这么小的一点事而弄得没有了一点人缘,是不是得不偿失。可是当我跟他说你没有礼貌大家就不喜欢你了的时候,他毫不在意地回答:“不喜欢就不喜欢呗!”弄得我也不知道了培养儿子有礼貌的目的是为了自身修养还是为了讨别人的喜欢,只是有时候我觉得儿子是诚实的,他的固执除了给我带来尴尬恼怒之外竟还有一丝暗暗的钦佩。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