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古典文学 >> 四大名著 >>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 来源:原创 作者: 蔡义江 日期:2013/6/13 阅读:24199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说是再现生活画面的,艺术的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它的真实性,如果不真实了你就打动不了读者。《红楼梦》主要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大家庭,主要是写大家庭内部,是大观园。人物呢,是怡红公子贾宝玉,还有一大群姊妹、丫头,这样一些人,她们足不出户。如果写她们的诗词都能够表现祖国的雄伟山川或者是民生疾苦,那还能真实吗?如果说金陵十二钗、贾宝玉,人人写诗,都是李白、杜甫、苏轼,那么“海棠诗社”应该改为“中华诗词协会”,哪能把诗词写得最好的人都集在一起?比如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者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或者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叫《红楼梦》里的谁写这样的诗词呀?黄河没到过,长江更加不用说了,他们到街上去,看见过那些受冻挨饿死在那里的尸体吗?“路有冻死骨”他能看到这些?这样写的话,就不真实了嘛。曹雪芹即使有这样的李白、杜甫的本领,也不能写这样的诗。如果《红楼梦》的诗词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分量的话,《红楼梦》就完了,小说就毁了。所以曹雪芹只能让他创造的人物去写风花雪月,去写别离相思,写四季更换,伤春悲秋,而且写出来的东西还要像女儿写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女儿嘛。所以脂评叫它“香奁体”。“香奁体”就是贵府小姐写的体裁。你看林黛玉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这些歌行采用的全是“初唐体”,唐代初期的诗。比如说《秋窗风雨夕》,就是仿《春江花月夜》这个格调,所以《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对得非常工整,是模仿这个格调写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体”的代表作,当然是写得好的,但在整个唐代诗坛里,它不是最高雅、最上乘的作品。“初唐体”是什么?“初唐体”就是初唐时期的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是最通俗的,最流行的那些歌,写出来的句子都是比较浅易的、能看懂的,很流畅的;主题都是用共同性的,别离相思、伤春悲秋、青春老大这些大家都能理解的、一般性的这种题材,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涵,更少作政治讽刺。因为《红楼梦》里面的这些公子、这些小姐,本来就是如此。当然我不是说整个《红楼梦》里没有寄托,没有政治讽刺。我讲绝大多数是这样一种形式,何况小说在那个时代主要还是破愁解闷的闲书,它要求通俗,所以,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天马行空,或者韩愈的奇崛古奥,李贺的牛鬼蛇神,全都用不上。  
        曹雪芹写的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同他的诗歌创作这两者是结合得非常好的,有读者可接受性。这些决定了曹雪芹这样写。这不是曹雪芹本领不够,正是他高明的地方。写的是小说,小说是第一位的,为里面的人物服务。他要模拟女儿们写的诗还不能都一样。个人的思想、性格、修养、境遇、情况都不一样,怎么能写出诗来都一样呢?这样的话,林黛玉写的诗就要写得很机智、很灵巧,因为林黛玉是冰雪聪明的人,写得很缠绵、很哀怨,这样才像 “潇湘妃子稿”。薛宝钗的诗,人称 “蘅芜体”,因为她自称“蘅芜君”,住在“蘅芜苑”,她就写得雍容、浑厚、含蓄、典雅,表现她很自持自重,有修养有身份。史湘云,人很聪明活泼,又很豪爽,所以她的诗清新、语言洒脱、不加雕琢的写出来,有很自然的意趣。这样就,很难为曹雪芹了。光要写女儿的还不行,女儿的还要一个一个不一样,但是曹雪芹都写出来了,你说曹雪芹本领大不大。  
    而且小说里做诗的人也很多呀。不能每一个人都像钗、黛、湘,都写好诗,也不真实。还有一些根本文化程度很差,但是行酒令时也要作两句的,像薛蟠之流的,基本上是文盲兮兮的,还有一些妓女之类的。所以不能都是一个腔调。我们不说别的,说李纨,李纨这个人大家知道,是从小知道诗书的,因为她的家庭环境,所以她会作诗一点不奇怪。但是这个人又只会侍亲养子,侍奉上面的人,养自己的孤儿,是一个寡妇,心如古井,槁木死灰,没有什么追求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也平平淡淡,作人也老老实实,这怎么可能写出好诗来呢?书读过,诗歌的基础有,所以她看人家写诗的能力要比她作诗要高得多,大家都推大嫂子做社长,我认为推得真恰当。“海棠诗社”的社长,因为她为人公道公平,评诗的眼光有,不偏袒哪一人,所以将李纨塑造成一个很不错的裁判员,但不是优秀运动员,她自己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是一个好裁判。所以她的诗写的平庸一点,这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写平庸诗的不止她一个。你说香菱,她从小没机会读书呀,被人家拐走了,但她有遗传基因,这是我讲的,不是曹雪芹讲的。她的家庭是诗书的家庭,进了贾府以后,周围的环境是大家都在吟咏作诗,她特别的羡慕,所以她自学苦学,学习作诗。开始学作诗时,她读的诗也不多,写出来的诗就不能不幼稚。所以有人说《红楼梦》里的很多诗很幼稚。作者就要写它幼稚。林黛玉的讲法不叫幼稚,叫你这个“不雅”,因为诗读得太少,开始写得太“不雅”了。我们细细的看香菱的第一首诗就晓得它“不雅”,一点都“不雅”。还有迎春,人家称她“二木头”可能老实是老实,但是聪明不够,不太会作诗,有时候在宴会上面讲几句诗,把韵都弄错了,你说她做的诗能不笨拙么?笨拙才是真实的。还有我刚才说的像薛蟠呀,云儿呀,冯紫英呀,蒋玉菡呀,他们所谓的诗能不粗俗么?《红楼梦》里出自薛蟠、云儿的,有很多艳歌淫曲,不但粗俗,简直下流,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写吗?我看,后四十回就写不出来。没有出色的模拟本领,谁能写得出来?你去看看那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的那几首淫曲艳词,我就特别佩服作者,这个曹雪芹哪里学来的这个本领?写得这么像。所以来模拟各种风格各种水平的诗,要比自己做几首好诗放在小说里,这是过去很多小说家犯的通病,不晓得要困难多少,要高明多少。所以我说你衡量《红楼梦》里诗词曲的尺度,就不能把他当作曹雪芹平常自己做的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尺度,你要着眼于小说的真实性,看所写的诗是不是为人物服务,为故事服务。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这篇文章收在好几本书的前言里,我看这里卖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过去叫“评注”,前面就有。我把里面的《红楼梦》的诗词,归纳成六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后面的两点,一点就是讲“诗即其人”意思就是,谁写出来的诗,就是谁的诗,“按头制帽”用茅盾先生的话,根据你头的大小给你定做帽子。每首诗歌都是性格化的,跟人物相符。  
        前面讲的一点就是这个,后面有一点,就是我下面准备讲的第三点。就是诗歌里面带有谶语性质,用谶语的表现方法。所以,第三点我讲,谶语式的表现方法。明义说黛玉的葬花词是“似谶成真自不知”,谶或谶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无意中预言了将来。写诗怎么能写出将来的遭遇呢?这一点有很大的神秘性,有宿命的成分,这跟曹雪芹思想中有很深刻的悲观主义有关,他处在他那个时代,我们要理解。不是我们今天的。他对现实很悲观,找不到答案,就归之于命运,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了的。这样一种观念应该说是消极的,不要为了把曹雪芹讲得高,就什么都是好的,宿命的观点是消极的。但是在艺术表现上,因为他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悲观的宿命的思想,他往往从一个人开始的时候,探视他后来的结果,以为从他诗词里也会自然的流露,所以有很多谶语式的表现。我们撇开他思想上的消极面不说,他在艺术上倒有一个好处,就是前面后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物描写里也有这种情况。  
        比如说小说人物里第一次描写到惜春。不是提到她名字,而是描写到她的时候,她刚好跟水月庵的小尼姑两个人在那里玩,人家送宫花去,她说了几句话“我正在和智能儿讲呢,将来我也跟着她当尼姑去,如果真的当了尼姑,剃了头发,花往哪里戴呢?”脂砚斋说“闲闲一笔”,就是讲笑话的一笔,“就把后半部的线索提动”,把后半部的线索给提起来。《红楼梦》的这个特点,并不只是我刚才讲的这个例子。诗词里有很多很多都是如此。  
        这一点特别是在曹雪芹写的原稿,八十回以后丢掉了,现在看到的一百二十回,后面四十回是后人补的,由程伟元、高鹗整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探讨曹雪芹原来的意思的时候,这点更加用得上。就给我们探寻研究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最明显的是,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还有《红楼梦》十二支曲。这都预示着人物的命运,这些人物的命运归宿都给一一的写定了。那我们来看两首,是不是这样。《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详细的解释我那本书里有,我在这里就不细讲了。现在有人提出,这首词是写谁的?说这首曲词是歌唱三个人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话对不对呢?不对。歌唱的对象就是薛宝钗。贾宝玉不是金陵十二钗的,他是男的,不在十二钗里,也不在这册子里。当然你要讲到薛宝钗的最后结局,你当然不能不提贾宝玉了。不但要提贾宝玉,还要提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结了婚以后,贾宝玉总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真正爱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难平”。你再对他恭敬,对丈夫服侍得怎么好,他也是“意难平”,他忘不了。曲名是非常重要的,《终身误》就是讲错误的婚姻,女子的错误婚姻。现在人的观点好像认为,终身误是三个人都误掉了。男子的错误婚姻不叫终身误。过去讲终身大事只讲女子。为什么呢?女子结了婚以后,终身就托付给丈夫了。男的不要紧,没什么,误的话,就休掉,再来一个。三妻四妾嘛。今天,我们对男的也讲,你找对象是你终身大事。过去只讲女的。这个《终身误》就是指错误的婚姻,是讲薛宝钗的。因为薛宝钗最后被贾宝玉丢弃掉,贾宝玉去做和尚了,她变成了活寡,守寡,守空房。这是跟贾宝玉的心态有关系的,因为他爱的是林黛玉。从这首词中我们也看到,先是黛玉之死,然后才是金玉良姻。所以到金玉良姻的时候“俺只念”,我所想念的只是“木石前盟”。这个说明林黛玉已经死了,所以叫“终不忘”,我忘不了她。这不像续书里写的那样,同时候发生,一个结婚,一个死掉。不是这样。这一点,下面这首《枉凝眉》看得更清楚。《枉凝眉》这个题目把它翻译作今天的话,就是:你伤心也是徒然的,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凝眉”就指悲愁、伤心、啼哭,都包括在里面。你再伤心也没有用。现在也有人写文章在某某学报里发表,说这一首才是写林黛玉同薛宝钗的,又把两个人合在一起了。因为判词里曾经把两个人合在一起过。说,“一个是阆苑仙葩”是讲薛宝钗的,因为薛宝钗很美丽,像一朵花一样,所以是“阆苑仙葩”。“美玉无瑕”是讲林黛玉的。这也弄错了。“阆苑仙葩”当然是讲林黛玉。林黛玉是绛珠仙草嘛,她才叫“阆苑仙葩”。在这首曲词里,为什么不提薛宝钗了呢?因为薛宝钗和她毫无关系。她的悲剧的产生和薛宝钗没有关系,不像续书里写的,不是因为婚姻对象,如果因为婚姻对象的话,写林黛玉的曲里一定要提到薛宝钗,这里,金玉姻缘是不提的。反而讲,“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你想想看,“枉自嗟呀”是讲林黛玉的,在那里就是“枉凝眉”,白白的流泪。“一个空劳牵挂”,牵挂着林妹妹的身体不好,不晓得现在她的病怎么样了。我这次遭遇不幸,她会不会受不了呀?这个就叫牵挂。按照现在后四十回的设计的话,潇湘馆同怡红院是很近的,两个人用不着牵挂,一天走好几个来回,没事情就走一趟。现在写的是贾宝玉失了玉,成疯癫了,一个迷失本性,变成两个傻子了。所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而且林黛玉受到打击以后,眼泪也没有了,这倒是真实的,如果是巨大打击以后,这样也不假。但是曲子写的,是按照眼泪还债来写的。这个眼泪一直流下去,一直到死还没干。脂砚斋曾经有一条批语说“绛珠之泪,致死不干”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干,“万苦不怨”,自己怎么苦也不怨。原稿写的林黛玉是另外一个林黛玉,是为了贾宝玉这个知己而受苦,是为了贾宝玉的痛苦而痛苦,最后把自己全部的眼泪报答了她的平生知己。这叫眼泪还债,报恩。后四十回中眼泪还债就不对了,她是没有眼泪的,到最后是“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是贾宝玉哭得死去活来,昏天黑地的,贾宝玉流了很多很多眼泪,所以,这眼泪也不知道是谁欠谁的,谁还给谁的。你要知道这些曲子都有谶语的性质,都是表现她们后来命运的。《葬花词》也是这样。脂评说:“《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这个“偈”其实和谶语的意思一样,是佛教里的东西。所有群芳的悲惨命运就像《葬花吟》里的花落一样。明义的诗说得更加明确:“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好像谶语一样,最后成真了,她自己却不晓得。明义感到非常遗憾,因此有一个幻想,一个愿望:“安得返魂香一缕”,什么地方能够弄到“返魂香”?这是神话传说里的仙香,闻到以后死的人会活过来。“起卿沉痼续红丝?”把你的不治之症医好,重新起死回生,让你们两个人重新结合。从这首诗你可以看出来,林黛玉之死,跟宝钗毫无关系,所以她的曲词里,一句宝钗的话也不提。而宝钗守寡同林黛玉是有关系的。  
        这些谶语式的表现,有时在《红楼梦》的回目里,就点明了。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就点明“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政看到很多灯谜都是不吉利的,所以他产生了悲感,不过这一回,后面一半破失了。从惜春的谜以后,是后人续补的,但是我们看前面几个谜,的确都是谶语。贾母的谜语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个果名,是荔枝。实际上,她是暗示树倒猢狲散。这有谶语的性质;元春作了一个灯谜,是一个爆竹,一响而散,元春是短命的;迎春的谜语,是一个算盘,镇日乱纷纷,阴阳乱纷纷,噼噼啪啪打个不停。她的家庭也是这样,嫁给孙绍祖以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一年以后就被折磨死了;探春的灯谜是个风筝。断了线以后就飞走了,那就是暗示她的远嫁;惜春的灯谜是个长明灯,小说里后来讲是佛前海灯,意思一样但“佛前海”这三个字不应该有,为什么呢?因为谜面里已经出现了,所以应该称长明灯。就是寺院里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油缸灯,燃着一点火苗,常年不熄,这个预示她将来出家作尼姑。  
        《红楼梦》里,不但是自己写,有时候还通过一些游艺的用具,上面刻着一些《千家诗》之类的,大家所熟悉的诗,来做谶语。这个曹雪芹本领也很大,诗不是曹雪芹写的。如果曹雪芹在上面写诗,那就不真实了,因为这是大众的游艺用具上刻的诗句。比如今天《唐诗三百首》我们比较熟悉,在那个时候《千家诗》是最普及的。所以很多游艺用具都刻《千家诗》上的诗句,刻在上面有一朵花的,叫“花名签”,牡丹花、芍药花等,题一句诗,让她们抽签,她们抽到的也都有谶语性质。你比如说,薛宝钗的得到的签是牡丹,“艳冠群芳”,上面一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罗隐写的《牡丹花》的诗,他最后两句是“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花名签常常像歇后语一样,因为大家都熟悉,让你把前面后面的东西都想起来。过去唐代有个人叫韩弘,他做了中书令以后,觉得京城里大家都喜欢牡丹花,结果社会风气也不好,整天的玩花赏花,所以这个人板起面孔,很严肃的,下令把所有的牡丹花都砍掉。这个就是“可怜韩令功成后”,他做了中书令以后,“辜负秾华过此身!”牡丹花开得再好也没用,都砍掉了。象征着,贾宝玉功成以后,功德圆满,做和尚以后,薛宝钗的漂亮荣华也辜负了,误了她的终身。  
        袭人拿到的是桃花签。叫“武陵别景”,这是用《桃花源》的典故,大家都知道。“桃红又见一年春”。这里象征什么呢?全诗,大家一下子都能记起来。“寻得桃源好避秦”,按照原来的写法,袭人不是贾宝玉做和尚后才出嫁,她是中途出嫁。贾府发生事变的时候,她出嫁了,那也是迫于形势的。所以,寻得一个桃源,可以避秦,就是避乱。“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不要把信息带到外面,“恐有渔郎来问津”,我看把“渔郎”改成“优伶”,被蒋玉菡看中了,嫁给蒋玉菡,这就完全合适了,这也是一种谶语。  
    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是麝月的签。她抽到的是荼靡花,叫“韶华胜极”。诗是王淇的“开到荼靡花事了”。当然小说里描写的,签上面还有很多话呢,比如说,“大家都喝一杯酒,大家来送春”。贾宝玉看诗,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他就要把签藏起来不让大家看,觉得这个话特别不吉利。因为荼靡花是春天最后的花,开得最晚,所以说“开到荼靡花事了”,开到荼靡以后,花都没有了。花事就没有了,“花事了”三个字还双关,袭人姓什么?姓花。袭人出嫁的时候跟贾宝玉讲“你好歹把麝月留着”,服侍他们两夫妻,宝钗同宝玉。所以最后,贾宝玉做和尚的时候,不但丢掉了宝钗,也丢掉了麝月。这都在脂评里讲到过了,所以“开到荼靡”,荼靡花就是麝月,“花事了”,花袭人的事情也了了,花袭人出嫁了。像这些地方,你看,曹雪芹非常的巧妙。这是我们讲的第三点。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