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块垒笔端诗,浅斟低唱见性情
——浅析柳忠秧先生的五首绝句
近来看到柳忠秧先生写的五首七言绝句,颇为赞赏、喜爱。细细品味,古朴淡雅的诗风,真挚缠绵的情感,犹如一股清流沁入心田,让人不自禁受到感染、触动,从而产生共鸣。而有些诗在朴素淡然的表象之下,隐隐有一股抑郁不平之气蕴含在字里行间,使得一方面显得高古简淡,另一方面又不失低沉浑厚之致,很好地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幽微的情感。
先看第一首:
多情同照羁旅人
千里星河千里银,万家灯火万家亲。
多情最是中秋月,同照天涯羁旅人。
由题目可知,这是作者羁旅他乡、望月感怀而作。诗的视角非常开阔而富于变化。首句写作者放眼天上,只见星河一望千里,闪闪烁烁的星辉煞是美丽耀眼,且这条星河就像一条银色的飘带。两个“千里”,显得大气而不浮夸。下一句角度转向人间。城市万户灯火闪耀,家家笑语不断,这样的情景不禁触动了作者的情绪。“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这个“亲”字可能是天上与人间对比得出的感受。天上星河闪烁,人间灯火辉煌,二者景色虽是一般美好,而作者的感觉却大不一样。银河虽美,却让人感到杳不可及;人家灯火却实实在在就在身边、眼前,令人倍感亲切。这跟苏轼说“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乃同一机杼。人,终归是属于大地的。另一方面,这个“亲”字也可能是人家与自己对比得出的感受。因为万家团聚,灯火荧煌之下,笑语频频,显得何等快乐、亲热,而自己孑然一身漂泊天涯,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景仁曾有诗句“千家笑语漏迟迟”、“悄立市桥人不识”,乃是同样的感受。
既然己身孤独,谁来慰藉呢?仰望中天,只有那一轮中秋的月色依然皎洁美好,“我”走到哪里,她都不离不弃,多情地照到哪里。这一句表面看起来很温馨,其实多了几分苦涩和酸楚。人在天涯,只有月色相伴、相慰,岂不怆然?末句“同”字,值得注意。柳忠秧往往不过分沉溺于个人的小情感,而有一种大爱情怀。 他在自己羁旅飘零之际,想到四海之内定然有跟自己一样,流落天涯之人。故而作者说那一轮明月,不但深情地照着自己,也多情地照着他们,慰藉着他们。
综观全诗,一、三句写天上,二、四句写人间,视角不断变化;而前两句写的是美好之景,后两句抒的凄恻之情,以乐景衬哀。抒情并不过分渲染,只是借月表白,同时又由己及人,表现了可贵的情怀。
冰雪严冬问四海友人
又是一年佳节到,春风依旧枝头笑。
举杯遥问客中人,海角天涯君可好?
这一首跟前一首抒发的情感相似,都是由己及人,于佳节之时对四海之内客旅他乡的漂泊者给予一种关切之情和慰藉之意。但具体的情感基调、表达手法又有所不同。前一首显得有几分哀感,这一首相对比较旷然。以举杯遥问的方式表达情意,再以亲切的祝问语作结,仿佛四海的客中人就在眼前,作者在直接同他们说话一样,(“君”字更证明了这一点),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显得温情脉脉。结尾的问句,耐人寻味。
卢沟月
大雅崩然亦可哀,国风雄烈几时开。
何当大吕黄钟震,要让卢沟月醒来。
第三首显得颇为奇崛,当与作者独特的视角有关。一般吟咏卢沟之月,要么刻画绰约迷人的景致,要么联想到“卢沟桥事变”,感慨昔日的民族危亡。作者跳出了这两个窠臼,从诗歌文明的角度着手,显得耳目一新。“大雅崩然亦可哀,国风雄烈几时开”,作者来到卢沟桥上,首先想到的是大雅沉沦,国风不再。先民留下了亘古不朽的《诗经》,“国风”“大雅”作为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到了今天,竟如此受世人冷落,乏人继承。当太平之时,世人往往沉迷于娱乐享受,有几人会苦心孤诣地继承风雅传统,呕心沥血地写作诗篇呢?李白当盛唐之际,尚有“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的慨叹,柳忠秧况逢于今世呢。虽说当下写诗词的人也不少,多拘泥于格律,争奇斗巧,歌功颂德之作泛滥,诗风显得颓靡不振。
所以作者觉得大雅崩然,何等可哀,国风远逝,欲唤不回。那么,作者心目中理想的诗歌类型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两句点了出来。
“何当大吕黄钟震,要让卢沟月醒来”,作者是希望能够产生出黄钟大吕式的诗作,对于当下萎靡的诗风,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这种诗作,像堂堂正正之师,庄严、肃穆、高妙、和谐,气势磅礴,雄伟壮烈,令人震撼。古代优秀的诗歌传统,像卢沟桥的月亮,沉睡得太久了,作者认为一定要有这种黄钟大吕的作品震响,才能让她醒来。作者自己之前所创作《楚歌》《岭南歌》等长篇巨制,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这首诗情感比较激烈,诗中的“大雅”“国风”“黄钟大吕”既代表了优秀的诗歌传统,也代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作者希望诗坛复兴,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复兴,就像“中天悬明月”一样,光辉灿烂。
淡送春秋淡作文
生涯闲散似浮云,淡送春秋淡作文。
始解壶觞真有味,人间万象此中闻。
这一首写闲时吟诗作文的乐趣和从中领悟到的真意。生活闲散之时,就像浮云一样,从风飘荡,任意东西,优哉游哉,与世无争,如同老杜说的“云在意俱迟”,或者小杜吟咏的“闲爱孤云静爱僧”。然而闲适,不等于虚度光阴,作者偶尔写写诗,喝喝酒,以此断送春花秋月,也不失为一位潇洒旷然的雅士。酒中见性情,诗中见世间万象,把整个天地,整个岁月,都打包到这里,未必不显得充实,未必不显得超妙。诗写得简淡有味,显高古之趣。第二句两个“淡”字,写出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一夜听更残
卧抱银蟾客影单,芭蕉一夜听更残。
似吟竹垞凄迷句:小簟轻衾各自寒。
这一首写孤栖索寞的情怀,显得较为凄婉。从前两句,读者可以见出,作者正独宿他乡,当时有月色,有芭蕉。而月色是凄凉的,因为她照着旅客孤独的影子。芭蕉叶则是被风得一夜沙沙作响,扰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此际已足令人愁肠,作者不禁想起了清代的大词人朱彝尊(号竹垞),想起了朱彝尊那流传不朽、凄清迷离的佳句:小簟轻衾各自寒。朱氏曾经不能跟自己所爱的女子相守在一起,甚至连表白都不行,虽然与之共乘一舸,也只是各自独眠,各自忍受那一片清冷。柳忠秧这里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他当天涯羁旅,与家人暂隔两地,故而同样有“小簟轻衾各自寒”的感受。其中有着深深的无奈之感,但不明言,故而显得耐人咀嚼。其实,朱氏此句是有延伸意的,这里也未尝没有。须知人生在世,爱人、朋友、亲人之间,当彼此同处坎坷不顺的境遇时,固然可以相濡以沫,共度难关。然而,无论人生怎样努力,各人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苦楚、辛酸甚或不幸,是他人所无法分担的。你有你的小簟轻衾,我有我的小簟轻衾,你受着自己的清寒,我受着自己的清寒。彼此都是那么无可奈何。此诗第三句“似”字,也值得玩味。那是作者感觉在听芭蕉,听更残的时候,隐隐约约耳边似乎回荡着朱彝尊的词句。这就更富于迷离、朦胧的美感。
这五首诗,有的表现的是闲适之怀,有的展现的是孤独、凄冷之意,有的抒发的是伤感激愤之情,风格、手法都各有不同。而几乎从每一首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有一种宽广、大爱的胸襟。前两首由己身羁旅联想到四海之内与自己同样遭遇的人们,不禁为他们送上一份祝福,表达一份关切。第三首感慨诗风颓靡,希望能够振颓起衰,同样表现出了一种大情怀。第四首貌似一身闲散,而“人间万象此中闻”一句,不经意间流露了作者对人间世事的关心,关切,柳忠秧是有忧患意识的。第五首则由己身凄冷,想到家人凄冷,写得真切感人。诗者,固然是言志抒情的;然而诗人,却不能只有一己之私,他的胸襟应该是广阔的,他应该具备仁者的关爱之心,为家人、为朋友,为不相关的陌生人,送上一份关怀和爱心。我从柳忠秧的诗里,看到了这种可贵的襟怀。诗人不必表白得慷慨激昂,只须深切动人即可。
(作者简介:韦散木,男,壮族,广西河池人,著名青年诗人、诗评家。著有个人诗文集《韦树定诗词选 • 那浪吟草》《北牧集》。曾参加2012年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华诗词》杂志社举办的青春诗会,并获首届“谭克平杯”青年诗词创作奖、湖北麻城“杏花村”中华诗词大赛二等奖以及2013年崂山绿石杯诗词一等奖,上海松江赋提名奖,河北女娲赋三等奖,2014年安徽龙裔杯特等奖、河南伊川颂二等奖。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国书画》、《书法报》、《书法导报》、《深圳特区报》、《玉林日报》及《商丘日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及光明网、网易、搜狐等各大网络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