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创作 >> 影视评论 >> 新版《红楼梦》的六宗罪
  • 新版《红楼梦》的六宗罪
  •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 日期:2010/9/11 阅读:8978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者按:新红楼就是一种“罪”!
  • 李少红:对,这个说法最准确,也是各界人民最能听得懂的话。给我这120回的时候,出品方请的3位红学家就来上课了,给我上的就是120回的课,我们实际上谈不上编剧,也谈不上改编,就是把120回的小说编成50集的剧本,所有的取舍是在红学家的意见下进行的。

    电视剧开播之后,我才知道87版《红楼梦》是代表着前80回,我这版代表120回,拍哪个版本也是一次站队。

    南方周末:你作为一个读者,对80回和40回有什么阅读印象?

    李少红:我还真的是传统派,我小时候看的那个版本的《红楼梦》,我爸爸又给我带来了,我一看就是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20回版本,跟现在制片方定的这个版本一模一样。我没有接触过《红楼梦》其他的版本,所以,我脑子里没有80回和后40回的概念,我理所当然认为《红楼梦》就是120回那样的故事结构,对我来讲就是一个120回的剧本,我怎么给它编成50集的电视剧。

    罪状四:怎么又拍了

    我明明知道《红楼梦》是刀山火海,拍名著没几个人有好下场。——李少红

    南方周末:这版使用了大量的旁白和对话,很多观众不适应。

    李少红:对,我接手前这已经作为原则被确定下来了,而且这也是红学家的意见。当时我们定了几件事,一个就是情节不要编,他们来指导我们对小说原著进行取舍;第二就是语言,尽量用原书中的语言,所以我们没有用今天的口语;第三就是演员的年龄,我们必须尊重原著。

    南方周末:拍《大明宫词》前你没拍过历史剧;拍《橘子红了》前你没拍过民国剧;《红楼梦》开始找你的时候你不敢接,犹豫了几年后还是接了,你信心哪来的?

    李少红:可能是因为我是当兵的。我原来拍《银蛇谋杀案》时,根本拍不了农村片,但拍这个电影的时候,一下子就有激情了,你对农村了解不了解不重要,关键是你有没有创作的欲望,有没有力量驾驭它。艺术创造确实很奇妙,不是你有没有这种生活经历,而是能不能拍这个东西。

    每接一个剧,我必须要做功课。所以,《红楼梦》最开始的时候找我,我拒绝了,后来他们找了胡玫,几年后又回来找我,我心里有点谱才敢拍,尤其对待《红楼梦》这样的题材。之前我花了10个月来研究《红楼梦》,直到有谱了才敢上现场。

    我明明知道《红楼梦》是刀山火海,拍名著没几个人有好下场。但我接手《红楼梦》的那个时候,情况已经很急了,广电总局给新版《红楼梦》的批文快到期了,出品方筹备了几年,投入了很多资源,也花了很多钱,却有打水漂的危险。

    罪状五:为什么让这些人来演《红楼梦》

    还有人传谣言说她给我一车一车地拉钱。——李少红

    南方周末:很多观众不习惯这版里宝玉和黛玉、宝钗谈情说爱,觉得像姐弟恋。当时王扶林尊重了观众的审美趣味,演员挑的都要比小说原著里的演员年龄要大好几岁。

    李少红:红学家非常坚持演员要靠近书中的年龄。但书中贾宝玉出场时只有9岁;贾宝玉最重要的关键点是在青春期前后,我希望能够在这个年龄段稍微提高一点,最后我们和出品方、红学家们达成的共识是:小宝玉的年龄定在14岁。我们原来想最起码得15、16岁,这样初恋还比较像。

    南方周末:一般观众会对照原书角色看看选角是否正确,《红楼梦》关于这方面的争论很多,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呢?

    李少红:我觉得肯定会存在。但现在我没有办法指名道姓地去点评。我有职业道德,我不能拍完这部戏后去点评具体的演员的表现,因为他们还有今后的路要走。

    我只能是认为这次《红楼梦》的翻拍并不是终点,它只是中间的一个驿站,还会有下一次重拍,每一次重拍都会有它的得失,每一个导演在作品里,都会有他满意的角色,也有他觉得遗憾的角色。

    南方周末:在选角上你是否有全面的权力,会不会存在你要被动选角色的情况?

    李少红:我确实没有全部选角色的权力。“红楼梦中人”选秀出来的这些演员必须要用,这是出品方的原则要求。“红楼梦中人”当时选秀报名的都要求在18岁以上,到了我们接手拍的时候,4年已经过去了,那些18岁、19岁的选手已经22、23岁了,后来讨论来讨论去,把贾宝玉、薛宝钗等主人公分成两个年龄段来演,就解决了大家的实际困难。

    南方周末:让大小演员自然转换是一个难题吗?

    李少红:其实曹雪芹都给我们留下了空间和伏笔,在尤二姐、尤三姐这两回里,所有的女孩子和宝、黛、钗都没有露过面,只有宝玉跑到宝钗家去,但这次见面没有什么作用,就删掉了。再到宝黛钗和所有的女孩子出现的时候,就是填柳絮词和桃花诗社,过了一年了,所以宝玉见到大家时,第一句话就是“都长大了”。这是一个自然的分水岭,只有这个自然段落是可以让成年的演员们亮相的,现在播映的时候,没有人会质疑它不够自然。

    所以我说曹雪芹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伏笔,连我们怎么转场他都想到了,填柳絮词和桃花诗社的情节实际上是为了大家集体再出现而设置的,绝了!和红学家们开会的时候,我当时提出这个时间点的时候,大家一看书都觉得不寒而栗。

    南方周末:贾宝玉和薛宝钗都是两个演员演,为什么林黛玉始终都是一个演员?

    李少红:这个我没法说,用她肯定是有原因的,但这个原因绝对不是大家想象出来的阴谋。

    大家对这个演员现在有太多的猜测,有人传谣言说她给我一车一车地拉钱,如果真是那样,我可太幸福了。

    选秀的演员是我必须要用的,所以在演员的角色安排上很麻烦。让一个艺术家来平衡这些事情,真的是太难为我了,所以我接《红楼梦》真的就是一个目标,就想办法把它拍完。

    南方周末:演晴雯和袭人的演员非常称职,但她们的年龄好像有点大。

    李少红:晴雯不是选秀的演员,是职业演员杨幂,她有晴雯的那个俏劲和伶牙俐齿的那个感觉。演袭人的李艳很称职,小说也没有写得她很漂亮,主要是她的性格很凸显,让人感觉她是一个让人能依靠的大姐姐,她好像生来就是关怀别人的人,一笑起来好像就能化解矛盾一样。

    这一拨丫鬟都是让她们的年龄有一点偏大,因为她们要兼顾着贾宝玉发育前和发育后的两边戏份。

    南方周末:探春和贾环选择的似乎是不太好看的演员,王熙凤似乎也不如邓婕那版演得好。

    李少红:探春和王熙凤都是选秀演员。

    贾环就是不好看。曹雪芹的原书里有很多夸张的地方,他把贾环写得很夸张,赵姨娘写得也很夸张。曹雪芹把王夫人写得偏冷,一个性冷淡,就一天到晚念佛,没有女人味,所以才有了赵姨娘。所以,林黛玉到王夫人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坐,因为到处摆的是书,不像是一个起居坐卧的家。

    我觉得赵姨娘应该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女人,一定有吸引贾政的地方,特别有女人味,因为贾政的生活起居都是在赵姨娘那儿。但曹雪芹写赵姨娘特别夸张,很有戏曲感,你不明白贾政为什么会喜欢她。我拍的时候就有这样的问题,但最后我们还是按照戏剧方式去塑造这个人物的。

    南方周末:原书里没写贾母去看去世的林黛玉。

    李少红:曹雪芹没有正面说她去看,但是小说里写到:王夫人就讲,“先不要管死的人了,管管活着的人吧,宝玉怎么办?”然后是贾母从潇湘馆回来,跟王熙凤吩咐,谁也不要说这件事情。这段内容没写贾母在潇湘馆,是怎么去的,什么时候去的,很多学者推测她是十几天以后,结论不一,有的人说她去了,有的人说她没去,小说没有明确写,就是一个幕后戏。就像宝玉去潇湘馆也是个幕后戏,说到他就抱着棺材哭了一会儿,但没有写他怎么哭的。小说原著里没有的戏我们根本不敢拍。

    南方周末:今天对你的不满或者是谩骂,可能有一部分是对你接手前《红楼梦》选秀混乱等现象的不满,你必定要承担这些后果。

    李少红:我接手《红楼梦》的时候就知道,肯定要承受很多不白之冤,就像现在,大家把前面那些不愉快,甚至于不满,实际上都强加在我头上了。

    罪状六:把戏服直接搬来

    我们也没有原封不动,全部是改良过了。——李少红

    南方周末:昆曲为什么对电视剧的演员服装化装有那么大的影响?

    李少红:我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按照一出戏来写的,所以电视剧对景的安排、人物造型的安排,包括音乐的安排、影像语言的安排,都是围绕这个方向来的。

    在《红楼梦》的时代,昆曲跟曹雪芹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还有“曹寅就写过昆曲”这种说法,曹雪芹就是想把《红楼梦》写成一个昆曲,所以才有太虚幻境里面的《红楼梦》序曲、《红楼梦》尾声、《红楼梦》十二支,这些曲调经过我们调查和找资料,最后找到了专家去验证,就是昆曲的曲牌,只有拿昆曲能把《红楼梦》十二支唱了,我们请人家来唱,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韵全都对。

    另外,《红楼梦》对服饰的描写很戏曲化,比如说写到宝玉的装束,他头上绒球的装饰,还有底下的散发,都是戏曲里的。所以电视剧和小说一样,用戏曲的东西非常多。我们吟唱的这个曲调是专门找的昆曲专家来设计的。吟诵是即兴的,没有谱,但它应用的是昆腔和弋腔。我们专门去听了全国吟诵大会,五花八门的。《红楼梦》里面的语言是有南北两种语言体系,因此音韵上也做了严格的区别。

    南方周末:有批评说导演偷懒,直接把戏曲里的服饰搬上来了。

    李少红:跟说这种话的人挺没法讨论的。我们也没有原封不动,全部是改良过了。《红楼梦》里面也讲到了薛宝钗15岁生日。有一句话是王熙凤讲的,15岁了是将笄之年,女孩子长大了有一个成年礼,成年礼为什么叫将笄,实际上就跟发型有关系。

    我们的服饰顾问是黄能馥,沈从文之后中国古代服饰第一人,我们的演员服饰、造型让他来看过的。《红楼梦》最要考证的就是官服,我们的官服实际上是宋代的,宝塔型、厚重的缎子,前面文官是飞禽,武官是走兽,黄先生看了大加赞赏,他说做的确实是很规范,没得说。至于生活用服,可以随便怎么穿,曹雪芹也没有规范到哪一个朝代一定是什么样子,这些他说都不用看,什么都是好的。至于额妆,黄先生也给予了历史考证,额妆最早见于南北朝的佛妆,北宋时最盛行。在古代,真正能实现额妆效果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的闺秀。等于是规范了当时贵族的妆容,来区别世俗。

    上一页 首页 [1] [2]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