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小说研究 >> 文革后小说创作流程:大众文学
  • 文革后小说创作流程:大众文学
  • 作者: 水中月 日期:2008/3/31 阅读:10468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王朔作品中的人物表面上玩世不恭,但内心却往往充满烦躁与悲哀。与之相对应,在作品中他们便以调侃性的语言对现存秩序进行全面颠覆。在嬉笑怒骂中表达对社会的批判意识。王朔的小说在结构上往往以人物的对话为主,在这些人物看似不着边际的调侃中,随时都可以找到"反文化"、"反价值"的嘲谑影子,对某些虚假与伪善进行批判,一针见血的揭示出事情的本质。如在《一点正经没有》中王朔假大学生名义对中国"现代派"钻进象牙塔创作的方式进行嘲弄:

    "'我们学西方现代派。'一个勇敢的女孩子说,'两眼一摸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以"著名作家"古德白质问方言的口吻反讽传统现实主义的虚假:

    "我一辈子辛勤笔耕从来都是教大家教咱们的人民充满理想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情操高尚做个完人甚至不惜编一个完人在作品里叫大家学--我怎么玩文学了?"

    用吴胖子的口吻对港台通俗文学顺手一击:

    "弄着一帮半老徐娘在那儿言着情,假装特纯假装特娇,一句话就难过半天,哭个没完,光流眼泪不流鼻涕,要不就是一帮小心眼的江湖术士,为点破事就开打,打得头破血流还他妈大义凛然,好象人活着不是卖酸菜的就是打冤家的--中国人的形象全让你们败坏了。那点事儿也叫事儿?就欠解放你们,让你们吃饭也用粮票。"

    王朔也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无情的否定:

    例如,在《一点正经没有》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社会都进步到什么阶段了?谁当好人谁吃亏!"很多评论者斥这种句子为"痞子语言",不负责任、玩世不恭,然而细想一下,这一平庸近乎无耻的调侃中,却涵含着赤裸裸的真相。"进步"是历史的评价;"好人"是道德的判断。当历史进展到我们当下的时间中,当人们在商品经济的初潮中为一已私利不择手段的时候,传统道德上的"善"便成为竞争中的阻力,成为他人利用后的嘲弄对象。正如多年前,北岛曾经发出的愤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同的句子表达了同一意思,然而只因表达方式的差异,一个成为纯文学中的佳句,一个成为被正统理论家鄙弃的无聊言语。

    在《千万别把我当人》中,王朔甚至把"爱国主义"这一崇高主题纳入到自己嘲谑的框架中,即以"重振国威"的名义,骟掉一个男人,并将之培训成为国际忍术大赛中的女子冠军。王朔试图以此来嘲讽那些打着"爱国"旗号的伪君子的真面目。总之,王朔的小说中充满了一种反文化、反价值的嘲谑。然而,王朔在批判颠覆的同时,却并不力图进行新的建构,在他的主人公眼中,世界是荒诞而无意义的,因而他们以一种消极的游戏方式对待生存--没有目标感,也无心寻找,生活就是"混"日子,然而他们的玩世不恭中又不可掩饰地透露出空虚与悲剧感,他们嘲弄一切,剥离出一个无价值的世界,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无可救药的空虚与惆怅。

    三,结构上打破传统大团圆结局,甚至颠覆故事情节,以人物的语言结构全篇,并成为吸引读者阅读的最大魅力。

    中国传统小说大多采用"圆型结构"谋划全篇--即"以照应为手法的首尾圆合式结构,以因果为内在联系的因果结构,并通常采用"大团圆"结局,这样既符合佛家的生死轮回结构,又符合儒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讽劝教化功用,同时可以满足中国读者喜读故事,剖根问底的阅读习惯。

    然而王朔的作品却有意颠覆这种传统的结构方式,如在他策划的连续剧《渴望》中,王朔表面上演绎了一个宏扬传统道德的故事,塑造了刘慧芳、宋大成这样近乎完美的"好人",但却又设计了"好人落难"的悲剧结局,让刘慧芳卧床、宋大成绝嗣。,这样"好人一生平安"的祈愿就成为一句虚妄的空言,王朔如此设计剧情,一方面是出于以"惨况""煸情"的商业目的,让众人一拘同情之泪;另一方面则是有意颠覆传统教化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神话,揭示出现实对"好人"的残酷无情及人面对生活的无可奈何。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毕飞宇:小说就像做爱    3723 次 2013/5/16
 从司马翎到古龙    2432 次 2009/1/31
 鲁敏:《离歌》点评    2437 次 2009/4/5
 格非:当代小说面面观    2521 次 2009/9/23
 莫言:作家就得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    8607 次 2012/6/2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