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岁月如歌 >> 张春昱 长忆浩然
  • 张春昱 长忆浩然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4 1 阅读:1421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忆浩然

    张春昱

    新年刚过,220日傍晚,我接到刘祥同志的电话,他极其沉痛地对我说,浩然先生逝世了。我的心一抖,又询问了一遍:是真的吗?刘祥说,就在今天凌晨232分在北京逝世的。我的脑袋轰的一下,沉重地坐在沙发上,思绪万千……浩然的音容笑貌一次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通县第一期文艺创作学习班上

    浩然同志1972年冬季在通县举办了第一期文艺创作学习班。共16人,有农村青年,有插队知识青年,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这是一次通县亘古未有,作家参与为培育文学新人而举办的重要活动,很多人知道后都想参加。开始时,我们住在通县东招待所的大房间里,是大联铺,能睡七八个人。我们并不知道由谁来讲课。住下后,负责学习班的张树林告诉大家,说是著名作家浩然要来讲课。大家听后都很高兴,那是写过《艳阳天》的大作家啊,我们盼着早早见到这位著名人物。这一天终于来了,当浩然身披棉大衣站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伙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嘴中喊道浩然老师好,浩然老师好!浩然微笑着用双手示意,让大家停止鼓掌并说,我也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咱们还是坐下来谈创作吧。

    浩然生活俭朴但着装利落,身披蓝色棉衣,头戴一顶极普通的棕色三块瓦栽绒帽。他对我们这些新作者十分热情,看稿件认真负责,用红笔圈阅,看到好的词句表扬,对用错的字词微笑着提出批评。如一位女同志写了一句:踏着没鞋帮的积雪……他说这句好,把积雪写活了。另一位同志写:我的脸红到耳根。浩然微笑着说,你怎么看见的呢,还红到耳根?在谈话中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受到很大启发:写文章就是要提出问题来,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能那样去写。浩然看完稿件后,和大家着重谈了源于生活,深入生活,心入生活的问题。鼓励大家要写出无愧于时代好作品来。傍晚,浩然与16位同志合影留念。

    这次学习班及以后的几次学习班,在浩然的亲切关怀指导下,通县涌现出大批人才来,有的人成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作家。学习班显现出深远的作用。

    长篇小说《晨光曲》创作期间

    浩然在20世纪70年代正年富力强,创作达到了顶峰,成了高产作家。一方面写长篇《金光大道》,一方面写短篇和中篇,并关注着全国的文学出版情况。在整理《金光大道》时,他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韦君宜说,君宜同志,您看上海出了《征途》,天津出了《草原新牧民》,咱们这里呢?你是国家级的出版社呀?怎么没有反映知识青年的作品啊。韦君宜说,我还真关心这件事,可惜没有这样的稿子。浩然听后喔了一声,继续整理他的文稿。

    浩然当时与通县的领导人很熟悉,大家称呼他们为“蓟县帮”,像赵峰、安奎、刘荣旺等,他也经常与他们联系。一次与刘荣旺谈论文学创作前景时,浩然又一次提到反映知识青年题材的问题。刘荣旺爽快地说,你来参与,我来组织写作班子。浩然说,我找人民文学出版社,咱们组成三结合创作班子。刘荣旺当即答应下来。

    刘荣旺当时任县委宣传部长,他看见了《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本县教师张树林的一篇文章,便把张树林找来,让他组织人员,成立创作组。张树林几次与刘荣旺商榷,写作班子成立了。专家方面由浩然牵头,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人韦君宜、小说北组的编辑许显卿介入。通县有张树林、王梓夫与我参加,另有地方领导坐镇支持。这样,三结合创作班子就成立了。

    在拟定提纲时,浩然、韦君宜、许显卿主动参与,有时推倒了重新考虑,有时又恢复原状,这样重重复复来回几番修订后,才初步确定。

    关于题目,开始写作时大家都考虑,但谁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一次浩然说,不行叫《火路云程》吧?那是《艳阳天》起初的名字。大家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不理想。一直快到出版时,才拟定为《晨光曲》。

    浩然关心体贴创作人员

    浩然为了我们创作人员熟悉生活,理解生活,圆满地完成创作任务,带我们去马驹桥公社北海大队体验生活。大队的负责人是刘汉卿、石宝山及席春生等。他们热情地接待我们,安排住处,当时正是麦苗返青的时候。

    夜晚,春风习习,我们与浩然在乡间的土路上散步、谈论稿件。当时,正遇到一位老农在不远处提个围灯去浇小麦,张树林便问,浩然同志,这个老农提个围灯怎么写呀?浩然看了看说,像一个火球在滚动。我们都笑了起来,认为滚动这一词既形象又生动。我或许是夜间被风吹着了,在第二天早上便发起烧来。早饭时,浩然没让我起炕,并把他的一件棕色毛坎肩脱下,压在我脚下说,你先躺着吧,早饭我给你打来。当时张树林对我开着玩笑,春昱啊,你可记住呀,这可是一位著名作家在关心你体贴你呀!是啊,几十年都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挂在我心中,永远没忘。

    还有一次,我们与浩然、许显卿去一户车把式家串门儿。那车把式腿有些瘸,但很健谈。给我们沏茶后,便拉开了话题。车把式说,他儿子开汽车,我轰牛车。有一次,他儿子摁喇叭,让他让路。他说,他开汽车有啥牛的,我的牛车慢,我就不让,让他摁去。浩然听后,认真地询问他的心情和他儿子的感受,并嘱咐我们说,你们要注意啊,今晚这件事,咱们各写一篇文章,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没过多久,浩然的《车家新传》在当时的《北京文艺》上发表了。看过这篇小说后,我们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及挖掘人物心灵深处思想的重要性。

    第一次在浩然家做客

    浩然家住北京时,搬过几次家。住在月坛北街时(现在那里已经规划成草地),我去过几次。感觉最深刻的是第一次。那天,我和张树林、王梓夫一起去的。我心中很是感激,我一介草民去著名作家家中做客,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心总是一个劲地跳,脸上也发热。走上楼梯叫开门时,浩然热情地迎进了我们,他的爱人忙着给我们沏茶。寒暄后,浩然请我们入座,王梓夫、张树林各寻椅子坐下,我再找座位时,张树林一指双人床说,你坐那儿行啦。我点头便坐上去。没成想,我也没看出那是钢丝软床,我一下子倒向了里边。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浩然对张树林说,他是朴实的农民,你别拿他打哈哈呀。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树林总是说,浩然护着你,向着你,你可不要忘记啊。浩然也承认,我总是向着弱者贫者呀。在谈话间,浩然让我们浏览他的藏书。他的书真多啊,书柜连着书柜,书箱压着书箱,就连书柜的上面也掖得满满的。浩然说,我买书那会儿,家里贫苦,便买些旧书,回家后重新整理,把褶皱敷平,包上书皮,在书脊上写上书名,便于查找。后来又谈些文学创作上的话题,对文章的细节问题谈得最多最丰富,并以《艳阳天》中的中农形象作说明。午餐时,浩然拿出好酒五粮液,那酒瓶一开,满屋飘香。浩然微笑着与我们干杯,祝我们创作成功。

    午夜情深

    浩然为了修改我们拟定的《晨光曲》提纲,以便征求更多人的意见,让我们住进了市文化局。在那里我们认识了许多文化界人士,马连玉、周雁茹、李志、赵金九、姚欣、傅用霖等,也认识了那时的作者陈建功。我们住在后院二层小楼上的编辑室内,这期间也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的误工补贴或叫作工资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支付),帮助浩然修整《金光大道》第一部。浩然前后调动修改文稿,我们只做些贴贴补补的工作而已。晚上回文化局,浩然不轻易离开我们回家。那时天气很热,夜间我们坐在高大的树下乘凉。浩然主动地拿出钱来,让我到西单去买西瓜。当我们边吃西瓜边谈事时,浩然讲了他笔名的由来。说是快解放时,他与一位青年去送一份情报。两人都是文学爱好者很谈得来。他们送完情报,在一座庙宇中休息时,看见了庙中有一块匾额是“浩然正气”四个金光闪闪大字,俩人都很喜欢。他俩不约而同地想到写文章用到的笔名。浩然便抢先说我叫浩然,那人只好叫作正气了。浩然那天很高兴,还给我们讲了一个穷秀才的故事。在市文化局虽然没住几天,但我们认识了很多文学方面的人物,见了世面,拓宽了眼界,为后来的文学创作铺平了道路。

    在市文化局的日子里,浩然每天早晨很早就过来,带领我们到长安街对面的小饭馆吃早点,每次都是他主动付钱从不让我们花费。

    挖掘人物的心灵世界

    我们在马驹桥住过一段后,便来到侉子店公社兴各庄村的知青点。那儿房屋很多,我们三人每人一间,浩然经常来看望我们,一起研究书稿,谈论创作。每次到来,知青都会抓住时机,围一屋子人。浩然也与知青亲亲热热地说话,问这问那的,一直到深夜。

    一天,浩然问一位女知青,今天这么冷,你干什么活去啦?那知青甩动着羊角辫爽朗地说,我卖道去啦!浩然皱皱眉说,什么叫作卖道啊?那知青笑着说,那潮白河冰面上的雪是我们扫的,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行人一看就明白。所以我们收钱,也不多收,5分钱一位。浩然喔了一声,稍后又对我们说,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要抓紧写一篇文章呀。没多久,一篇《霞光曲》就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浩然没有描写冬天景色,而是描绘了暑热的夏天的摆渡口,行人是一位孕妇。很巧妙地鞭挞了一种趁人之危想捞一把的自私思想。从这篇作品中,我们更加理解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浩然总是从生活中的某件小事抓起,让我们记住,让我们发挥,创作出好作品来。

    难眠之夜

    在新的一次学习班上,我们又住进了马驹桥公社,这次参加学习班的人很多,浩然带来的人也不少。有刘绍棠、孟伟哉、许显卿等。在白天散会后,我们一帮人聚在了一家供销社的大厅中,有楚学晶、刘祥、张桂莹等人。这已经是文革后期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很多,熟人遇到一块儿,便畅所欲言,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说,无所不谈。刘绍棠搬动着小课桌满屋子转,谁向他提出问题,他就把桌子搬到谁跟前去,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不善言辞的我们与浩然坐在墙边,静静地观望。浩然对我们说,你们要注意绍棠同志,他这才叫多言善辨呢。孟伟哉同志也善言谈,他谈了洪洞县,也讲了苏三监狱,还谈了抗美援朝中的所见所闻。浩然谈了文革中市文化局的反常现象,老舍投湖的情况。还谈了第二次农业学大寨期间,江青怎么气焰嚣张地追查给她造谣的人,喊叫人的名字叫坐到她身边去。当时全会场都静悄悄的,谁都大气不敢出。浩然说,他当时害怕极了,幸亏没有叫他,江青喊叫了张永枚。我们静静地听浩然讲述,浩然说,这事我想起来还后怕呢!人的一生啊,谁也注定不了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啊!在谈话中,浩然针对我们作品的欠缺部分说,医生看病,要对症下药,什么病给你下什么药,我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要对人下药,不能错位。空城计只能对多疑的司马懿,要是张飞非砸锅不可。要千万记住,能写处就多写多表达,不能写处就避开。孟伟哉能写抗美援朝的故事,我就不能啊。这次大家热热闹闹地谈了个通宵,到东方发亮时才不舍离去。

    2008227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吴稚晖何许人也    1296 次 2016/6/4
 风中的记忆    1508 次 2011/8/13
 凄凉蓦然从心底跃起    1597 次 2010/8/4
 梁尚燕 再望母校    1622 次 2012/6/28
 人到中年    1690 次 2008/7/1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