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散文原创 >> 孙振宽 “舍命王”的新话把
  • 孙振宽 “舍命王”的新话把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7 1 阅读:1416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孙振宽 “舍命王”的新话把

     

     

    我走下长途车,眼望着公共汽车继续扬起尘沙驶向远方,揉揉眼睛,缓步离开公路。走上西海桥,惊异地发现西海河已经干涸平整,上面参差不齐地长着玉米棉花各类庄稼。

    记忆中西海河实际上就是一条大沟,河面最宽处也就有五、六丈宽。河水除了暴雨时节总是静静的缓缓地流淌着,据说流过小海子大海子一直流到天津海河去。

    西海河边的小村名叫东垡,我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手心手背,每到夏季,西海河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不知“垡”是什么意思,反正这块村子都是“垡、垡”的:尖垡、西垡、榆垡、大耕垡、小耕垡……

    改革开放三十个年头了,我离开东垡也三十来个年头了,消失了西海河是家乡的一大巨变吧——我心里想。

    走进小村,迎面跑着跳着过来一群小孩儿,孩子们边拍手边唱着儿歌:“‘舍命王’,还真狂,盖了门楼盖新房;‘舍命王’还真行,娶了新娘美盈盈。‘舍命王’还真好,修了马路盖学校。”

    我为之一振:孩子们怎么满街的唱“舍命王”?紧接着眼前似乎闪现了“舍命王”熟悉的身影,有关“舍命王”的话把和故事也连成了一线。

    “舍命王”大名叫什么我不知道,论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他二叔,反正从小就听村里人这么称呼他,大概是讥笑他“舍命不舍财”的意思吧。

    记忆中的“舍命王”大约三十左右岁,破衣拉撒光棍一条,脸上总是灰尘满面的,据说“舍命王”一三五是洗脸日,二四六是休息日(不洗脸),星期天就算了。一年到头一天到晚肩头总背着个破背筐——背筐下面是粪上面不是柴就是草。记得当年村里就有话把说:“‘舍命王’的肩头破筐头——那是头挨头。”我曾经细看过,老百姓没说错。谁家的孩子懒,家长就叨唠:“要做‘舍命王’不是?”

    有关“舍命王”的话把是我长大以后才明白怎回事的。比如村里人说:“舍命王”的背筐头——零钱换整钱。原来,一年到头“舍命王”柴筐草筐不离肩头,拾来的柴禾砍来的草,草能卖钱,家里烧火做饭用捡来的柴,队里分的整玉米秸高粱秸一根也舍不得用,都卖给窑地烧砖用——“零钱换整钱”了。还有“‘舍命王’过日子——少打油,多称盐,家里不存打醋的钱。”其中的含义我也是以后才明白的。原来,六七十年代家家过日子都不富裕,“舍命王”极能精打细算,您想啊:油瓶里油少了,炒菜什么的就少放点吧,盐多买点不碍事的那咸的谁也不多吃,至于醋嘛,过日子那纯属浪费,所以家里从来不预备。

    “舍命王”还有更新鲜的话把呢:“‘舍命王’赶集——有丢的没吃的”。那个年代村上人不常赶集,只是逢年过节之前赶上有集的日子才去,而且一般都在集上找个小饭铺什么的美美地吃上一顿,讲究的还要喝上两口老白干,然后快要散集时什么东西便宜甩卖了,再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舍命王”则从来不,每逢赶集,豆包布缝的袋子,里面装上一个贴饼子半拉咸菜疙瘩切成片往里一夹,遛够了集冬天找个抢阳的地方夏天找个荫凉的地方,跟人家讨上一杯凉水,贴饼子夹咸菜吃得还蛮香。可是有一次,贼不长眼,你偷谁的不成偷什么不成,偏偏偷了“舍命王”的贴饼子夹咸菜。等“舍命王”遛够了集,想吃东西了,一掏肩膀上的褡裢,连贴渣儿也没有。跟人家一样去吃饭铺吧?可带的钱那都是昨天晚上一样一样东西一分一分的算计好的,吃饭铺?怎么节俭也得个三头两块的。于是买完东西往家一边走一边自己嘟哝“我是有丢的没吃的,有丢的没吃的”。

    等村上人知道了“舍命王”这次赶集的故事,“‘舍命王’赶集——有丢的没吃的”的话把就流传开了。

    “小子!想什么呢?走道不瞧人!”

    我激灵一下,差点和迎面来的人撞了个满怀。

    “……”我瞪着眼张着嘴,半个字也没出口。

    你猜是谁?真是“无巧不成书”,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舍命王”。只是我用眼在“舍命王”身上下扫描了几个来回,怎么也难找出我记忆深处的当年邋遢光棍形象:身材比当年胖了不少可一点不臃肿,一身笔挺合体的毛料西服,打着紫红色斜纹领带;一边倒的分头掺进了根根白发,瞧不出抹油的痕迹却也油油亮的;面色白里透红,前额上虽然增添了一些皱纹,嘴角眼角都掩饰不住的笑意;脚下皮鞋锃亮;手里提着一个老板包,神采奕奕的。

    还是“舍命王”先开口:

    “怎么?走了几年混体统了是不?连二叔都不认识了!”

    “哪里?我实在认不出……您……二叔!”——一着急差点将“舍命王”叫出口,忙接口说,“二叔,您这些年混壮了,您可真够有真本事的。”

    “什么本事啊!你别笑话二叔了。二叔这两把刷子你还不清楚?当年斗大的字认识两升多一点儿,后来紧学巴慢学巴弄了个中专毕业证,真干事业啊,还是吃力,后劲不足啊!要说混壮了不假,要说本事,咱爷们不是唱喜歌,那还真得说现行的政策好,倒退二十年前二叔什么样子——舍命不舍财!哈哈哈哈……”

    “舍命王”——不,二叔笑得爽朗开心,笑得满脸的皱纹像绽开了的花朵。而且,更令我刮目相看的,二叔竟如此健谈并且说得头头是道。

    “这样,二叔,咱爷儿俩有二十来年没见面了,今天我请您,您得给我介绍介绍您的致富经验啊!”我拉着“舍命王”的手说。

    “改天,小子你在家住两天不?改天二叔我请你!”说着就急匆匆地向我挥手道别。

    回到了家里才从家人的嘴里知道了“舍命王”的简单致富经历。

    改革开放以后,生产队的地分到了一家一户,“舍命王”也三十好几的人了,开始知道好好种地好好过日子,加上连年的大丰收,村上人吃饱穿暖零用钱也有了,却为粮食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发愁。别看“舍命王”斗大的字儿不认识两升,却爱看书爱琢磨,在自家的院子盖满了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若干间房子,别人都不知道他瞎折腾什么呢,原来他用粮食养猪养鸡——除了解决种地的肥料之外,按比例用猪粪掺粮食喂蚯蚓,用蚯蚓掺粮食喂鸡,用鸡粪掺粮食喂猪,结果可想而知,当乡亲们看着粮食发愁的时候,“舍命王”每天卖几百斤,每个月都送出少则三两头多则十几头大肥猪。

    “用‘舍命王’的话说这叫良性循环,各取所需,收到最佳效益。”说这话时父亲的语气里充满了敬意。

    “那忙得过来吗?”我问

    “你以为都是‘舍命王’自己干呢?早就雇人自己当大老板了,连种地养东西雇了几十号人呢。”

    “原来如此!难怪孩子们满街的唱着有关‘舍命王’的新话把呢!”我想。

    回想起刚才街上的巧遇,“舍命王”二叔奕奕的神采和诙谐流畅的话语,全然不像五六十岁的人。从心里感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家乡这偏远的小村,在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来实惠的同时,或者说是首先改变了自古土得掉渣甚至说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懒惰愚昧。

    山变水变人也变了,连“舍命王”的话把也变了。

 相关文章
 玉米,如金似玉    1572 次 2013/9/18
 雨夜,寻找    1227 次 2013/7/4
 过年    1570 次 2012/5/24
 幸福在洽川    1275 次 2013/7/23
 郝洪德 大运河边榆林庄    1509 次 2012/7/15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