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人文随笔 >> 孙敦秀 残中求美,缺中赋韵
  • 孙敦秀 残中求美,缺中赋韵
  • 来源:原创 作者: 孙敦秀 日期:2012/7/7 1 阅读:1513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残中求美,缺中赋韵

    ——为《吴向明残墨作品选》出版作

    吴向明先生是我近年来在书坛上结交的好友,同时我们又是乡友,他是淮安人,我是徐州人,可谓屋搭山,地连边的近邻。又因为同在首都工作,同在通州居住且又有着共同的爱好,更巧的是在书法艺术领域同样有着研究、实践残墨艺术和残缺幅式的相同课目。诸多的共同点使我们交往频率增多加快。向明先生稳重谦和,温文尔雅,颇具儒将风范,谈话声音不高不低,慢条斯理,又具教授气度。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放眼当今市场经济经商大潮汹涌澎湃,娱乐圈里的“明星大腕”拥有着少男少女众多“粉丝”的缠绕,令人羡叹不已;商界里的“老板大款”有着每一个人都想打探的发财暴富秘诀;官场的政治家们有着“与人奋斗”的经典令人聆听再三。而我俩却身居“闹市”,干着一介书生在“学问圈”里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舞文弄墨”,甘心坐冷板凳。我们自认为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真是不谋而合。天赐良机,有缘千里来相认,我们由相识到相知,完全是一种缘分。

    近来,吴向明先生又向我透露出他今年的出书计划,第一本书竟是《吴向明残墨作品选》,校样送于我看,捧读再三,爱不释手,感慨颇多。向明弟嘱托我写篇文章,这也正中下怀。目前,我正在着手于书法中的另类美——残缺幅式的理论研究,且有论文连续在书法专业报上发表,诸如湖北《书法报》、天津《中国书画报》、北京《硬笔书法报》等报刊。向明先生的残墨作品无疑为我的课题研究带来众多的激励和启示。在这里我扩人之已发或发人之未发。探索对了,可能为书法艺术增光添彩,即使失之偏颇,只要言之有理,至少可以提供争鸣的资料。作为寻求书法的另类美或残墨书法美的铺垫,也不全是一种无效劳动。

    唐诗人韦应物《石鼓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完整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新颖是一种美,陈旧也是一种美。华丽是一种美,斑驳也是一种美。前者和后者相比,后者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且更具有心灵震撼力,最直接的感知那历史烙印的沧桑。其残缺美、陈旧美、斑驳美,使人们从中感悟到地老天荒式的古朴,感悟到时光流逝的印痕,感悟到人生韶华难留的苦短,感悟到人们追求美感,感知愉悦的奥秘。宋苏轼曾有“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的诗句传世,赞美时人欣赏残缺美的喜好、收藏残墨的嗜好,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残墨的一种特殊情感和审美情趣。

    纵观书法发轫期的载体形式,应该是完美无缺的,作者的创意、内容的完整、文字的表现,都要求它不能有任何的残缺、模糊。然而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时间老人的力量和千百年风雨的洗礼使得它们留下了漫长岁月的印记。有的残缺不整,有的斑驳迷离……宗宗件件,举不胜举,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的刻画陶片,殷商至西周的甲骨文残片,战国至秦时的竹木残简,汉至唐宋时断碑残碣石刻,以及汉、唐、宋、元、明、清时的残帖墨卷……总之,历史的久远,载体质地的有别,遭受自然风雨侵蚀程度的不同,残缺形态也就无一雷同。细细观之,可谓残中有别,缺而无憾,残缺之美,由此而生。同时从中可以释读出一种崇高,一种气概,一种悲壮,一种苍凉。无疑,残缺或残墨也是一种美。它犹如博物馆里收藏的残砖旧瓦,锈铁蚀铜器皿,审美价值的增长和时间的流程是成正比的。它们的不完整见证了历史的久远,昭示了久远时间里太多的不可言说,从而引发了当今书法界一些人士从这些残缺中挖掘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的需求;大胆实践,利用残缺的幅式进行艺术的创造,大有使之成为一个崭新的书写形式之势。吴向明先生无疑从这种美感中得到领悟和启示,他带着灵性、智慧和活力去发现,并应用到书法创作之中去,呈现了较强的与日俱进的生命力。其书法作品《卜辞残片》以甲骨残片的形式作为整幅作品的主要布局重点,且造成右齐左不齐的残破状,这种书写形式的审美变相,确给人一种残损旧痕的古老感觉。在文字内容的布局上作者力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采用殷商时期的流行书体——甲骨文进行创作。因甲骨文是现存可以确知年代的古文字,它是逐渐由图画线条蜕变为由点画组成的书写线条,又由于是用刀在甲骨上契刻,而不是像用毛笔那样书写自如,潇洒自然。故多用直线和曲线,线的两端多呈现尖状,中间稍粗,给人以瘦硬挺拔之美,颇具立体感。作者书写较多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字体结构,随笔画多少顺其自然、大小由之、简繁互用、疏密参差、有行无列,充分显示出文字初期阶段的稚拙古朴和自然生动的趣味。释文和款语部分四行以较小的行草书体落墨于正文左侧,而且有意识地以高低造成正文、款语两部分的差异,形成正文宽肥和款语长瘦的明显比照,给人以主次分明,新古互溶,刚柔并济的和谐氛围。此幅作品作者采用三维空间的创作理念,用色彩等手段将主要形式、主要内容和盘托出,黑、白、灰、红四色映衬,整幅作品古朴中蕴有新意,典雅中藏有灵巧,残破中见诸情趣,拓展了人们在书法艺术领域的欣赏视野,开辟了书法幅式运用的一片新天地。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都是以当时不同质地的载字材料承载而流传下来的,且供人学习临摹,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但无论出现过怎样的奇观和令人惊叹的创造,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总要经历兴盛过后的那不可言状的阶段和过程。君不见,后汉时纸的运用,为书法的发展和书法幅式的取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但因纸质材料多经不起时间老人的洗礼,外界条件的磨损以及本身不易长久保存等诸多因素,故纸质书法作品难以“青春永驻”、“纸寿千年”,多以残字破纸而流传后世。如不及时挖掘更新,赋予新的使命,就只好沉淀在历史长河的底层,仅供人们欣赏、玩味和凭吊。然而吴向明先生主动抓住这一良机,把引发了的创新欲望,在纸质的残缺幅式中进行大胆地落墨。如作品《残缺与完美的统一》,全作以两片残纸构成,内容为文天祥《金陵驿》诗句,并以草书书写其上,款句缺失,字数不全,边角损失,四周齿缺,纸缘灰焦,观之似有火后余生之感。但在残破无序的表象外得到一种焕然一新的满足,残缺之美,跃然纸上,余味无穷。作者精心结撰的残片,使人沉着中见痛快,残缺中见清新,直言不讳又欲言又止。此外,在我们潜意识中仍然可以联想到它昔日完美无缺的辉煌,从心灵深处恢复昔日它那完整的表意。这正是此种艺术形式的动人魅力所在。这如同人们在欣赏文学艺术中所产生的共鸣而对失态的人的评语一样:“演戏是疯子,看戏是傻子。”中国的《白毛女》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戏演到哪里,哪里就卷起阶级仇恨的风暴,愤怒的农民观众要上台痛打“黄世仁”,而红了眼的战士竟要扣动扳机为喜儿报仇……1958年毛泽东同志视察上海时,曾观看戏剧《白蛇传》,当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那一刻,毛主席竟拍案立起,忘记警卫员为他解开的腰带,裤子竟脱落到脚面……由此看来,演戏的和看戏的既不是“疯子”,也不是“傻子”,不管平民和领袖人物,燃烧他们激情的,使他们如此不能自已的乃是艺术创作不可思议的魅力。吴向明先生创作的残墨书法又何尝不具有这种魅力呢。

    残缺或残墨之为美,美在神秘,美在富有深厚意蕴的联想和诱惑,多少人在求解残缺美的方程。国内外皆有,古希腊的断臂女神维纳斯的雕像,几千年来历尽沧桑、可从未失去她的诗意和魅力;建于公元前80年左右的椭圆形古罗马大角斗场,到现在,断壁残墙,依然保持着那震撼人心的神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世间的事物如此,人生道路何不这样呢。其实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整无缺的。有的人才貌双全,能干、富有,情路却坎坷难行;有的人家财万贯,穿金戴银,但子孙不孝,无力持家;有的人才华横溢,事业有成,而身体残疾……无论人或物残中有美,美不胜收;缺而无憾,撼人心扉。最使人难忘和令人心悦诚服的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其气势磅礴,华丽名贵,震撼着全国亿万人的心灵,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有谁能相信这些表演者都是残疾人!世间万事万物,皆残中蕴美,缺中含情,然贵在发现,难在挖掘,妙在运用,残缺的书法幅式以及残墨的运用又何尝不是如此!

    于北京帏韬斋

 相关文章
 喝酒与品茶    1470 次 2013/9/10
 老佛爷的“歌”    1542 次 2011/2/1
 文学史上耗时最长的一篇短文    1679 次 2008/12/19
 红孩 东源谱师    1814 次 2012/6/28
 乡愁    60 次 2011/5/20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