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添喜 林岫趣谈书法作品掉字的补救方法
人们在书写文稿或创作书法作品时,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或是落字现象,从古人开始,都是通过在书写的作品上进行涂改来修正,特别是在一些经典的传世作品中,上述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们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作品中就可窥见一斑。《兰亭序》和《祭侄文稿》等作品的书写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激情抒发,再加上他们都具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因此,即使是通过涂改的作品,也因别具一番风味而成为传世之作。但在今天的书法作品创作中,由于不慎掉字,这幅作品即使写得再完美,也是缺憾之事,一般情况下,书家都会重新书写。但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补救,如果运用得当,还能留下趣话。而我们今天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出现错别字或是落字现象时应该如何处理为好呢?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结果还是应该取法乎上。最近,曾有机会聆听林岫先生谈及书法作品掉字的补救方法,颇为受益。林岫先生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上的造诣是被大家公认的,她深厚的文学底蕴除了体现在书法作品的内涵外,更有一些情趣性的东西,能经常为书法作品的创作带来意外的收获。特别是聆听她关于书法方面的趣事,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现将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书法家们经常书写的内容。有一位收藏者就收藏了已故著名书法家大康先生以“咏柳”为内容,用魏碑字体而书写的作品。后来他发现该作品其中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中不慎遗漏了“出”字,于是想请林岫先生用魏碑字体补写这个“出”字。林岫先生看到这幅作品后,马上想到当年大康先生正好为她镌刻了一方“脱颖而出”的印章,即提出了让收藏者用这方印章钤盖在掉字的地方。“出”字本来是不小心遗漏之字,而现在又通过钤盖印章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在这幅书法作品中,采用作者本人镌刻的印章来进行补救,这种珠联璧合的补救方式既弥补了作品漏字之遗憾,又隐含着耐人寻味的意境,令人观后不禁拍案叫绝。
还有一位收藏者收藏了浙江省一位已故书法家以毛泽东诗词《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为内容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但在“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中少写了一个“呼”字,由于这幅作品已无法重写,故欲请林岫先生采用题跋注明的方式进行补救。林岫先生看到整幅作品写得不错,而且,作为把玩之物也不必特别苛求,即建议这位收藏者用“呼”字镌刻一方印章钤盖来进行补救。这样一来,这方印章既起到闲章的作用,而且,镌刻有“呼”字的印章中又暗藏着“呼之欲出”的玄机,对这幅作品无疑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书法作品中掉字的补救方法还有很多,但林岫先生能够恰如其当地运用实属难得。但在通常情况下,书法作品中如果不慎掉字,还是应重新书写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