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咱们胶东农村街巷胡同随处可见粪堆、泥堆、草堆——俗称“三大堆”。
你可别小瞧了这三大堆,过去农家居家过日子可以说与三大堆息息相关。就是儿女结婚娶媳妇,一年的收入,在村里的地位、名声……等等,都与这三大堆挂连着。
在大集体的时候,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猪;不是为了别的,单就为了积攒粪肥,就必须得养猪。当时有句话叫“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以前种庄稼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化肥,主要靠积攒粪肥,草绿肥等。因此,家家户户在到集体地里干好农活之余,还得把积攒粪肥当做主要营生来做。一般的家庭门口都有粪堆、泥堆、草堆。生产队按照农时季节,及时把家家户户积攒的粪肥运送到田间地头。而每次运送的时候,都用尺子量出多少方,好计算工分。积肥越多,挣的工分就越多,收入也越多。因此,家里劳力多的,平时勤快一点的,能吃苦耐劳的,家门口的三大堆就比别人大。那时候,张家和李家比什么,就比三大堆。明摆着,一目了然。姑娘找婆家,也看他家三大堆怎么样;不像现在比什么电器,车呀,房呀的,就比三大堆。在过去,下雨坏天,勤快人就打着赤脚,用手推车到河道挖淤泥或到泥场去往家里推泥,几乎每天都要用泥垫猪圈,再往外挖猪粪。先将猪粪用铁锨挖到院子里,再用条子编的抬筐抬到门外,垛得方方正正,以备生产队来丈量、记工分。因为按时出工到地里干活,是每个劳力必须的;因此积攒粪肥就是额外的收入了。
也有懒的,一年也积攒不了几圈猪粪,像这样的家庭,什么泥堆、草堆的,都比别人少;家境过的也肯定不如人家好。
还记得那一年检查大积大造土杂肥的事情。那已经是八十年代后期了,养猪积肥的不多了,上级号召利用夏季高温多湿,野草肥嫩,沤制绿肥;并不定期进行检查。那年临近检查时,我所在的四小队也没沤制出几方绿肥。当时有人想了个主意,连夜把一些烂草,石块等,垒成方形,用稀泥把上面遮抹起来,充当绿肥。果然检查时得了第一。然而到了秋天种小麦时,要往地里运肥了,露了马脚了,结果可想而知——既耽误了播种小麦,又丢人现眼。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新农村街道到处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整洁漂亮;再也看不到三大堆,闻不到猪粪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