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散文原创 >> 昔日农活三题
  • 昔日农活三题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散人 日期:2013/10/15 阅读:4480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种棉曲

     

        “要发家,种棉花。”这是农业合作化之前的一个口号。种惯了高粱和棒子的家乡人,让他们种棉花,不习惯,不情愿。于是,政府就发出这个号召。意思就是棉花是直接可以卖钱的。有了钱就能发家了。那时,故乡人大多不信这句口号,他们觉得还种粮食实在,可以让全家大小不挨饿。于是,政府就拍了工作队,指挥村干部硬性摊派。每家至少种上两亩棉花。还派来技术员,到农户家里指导,就这样,我的故乡才形成几年种棉花的小高潮。

        当金黄的野花在像样的地坡上开放的的时候,当柔嫩的柳枝刚刚吐出半粒米那么大新芽的时候,乡亲们就从技术员那里领来了犹如老鼠屎一般的棉花籽,之后用灶下的小灰拌一拌,才撒到田垄里。不久,棉苗出土了,经过间苗,慢慢长大了。棉苗的小茎是嫩红的、那手掌般的叶子,在微风中不停地招摇,庄稼人初次看到,煞是有趣。接着。犹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接下抹土叶。打疯杈,喷药水·····盛夏时节,棉花就开花了,红的水红,黄的米黄,棉田里色彩绚丽,仿佛走进一片薰衣草公园,又好像一幅风景画一样,在当时的农村,这个景观,实在是难得一见!。

        飒飒的秋风吹过,此时的棉花地里,一片雪白,如芦花,似飞絮,又如老奶奶的满头银发。深秋的棉花叶子褐黄、枯焦,先前青碧的秆子变成赭黄、黝黑,但送给你满眼满心的是壮丽的雪白白。那时,农业还都是单干户,一家种一片棉田。远远望去,这一片棉田、那一片棉田,就像是下了一场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用到这里,也是蛮合适的。

        摘棉花是轻松地活儿,也是细致的活儿。家家的姑娘媳妇们都出动了。腰里都系一个白布兜兜,摘棉花的动作也想飞针走线绣花缝衣一样娴熟。她们采摘着咧开嘴笑的棉花,兜兜里渐渐鼓凸起来,瘦硬的棉花秸秆有时戳着柔嫩的肌肤,有时划伤娇嫩的面颊,也许留下一道血痕,疼得烘烘的。但谁也管不了这些,趁着好天,赶快拾棉花,说不定哪天撒下雨点来,棉花可就失了成色,卖不出好价了。这时候,往往动员全家老少一齐上阵,抢拾棉花,棉田里不时传来姑娘们格格的笑声,也呢过听到妈妈们训斥小孩子的骂声:“不好好拾棉花,护甲不给你饭吃!”就这一句,孩子就立刻老实了。我那时就是小孩子,不怕挨打挨骂,就怕不让吃饭,那时候的日子真苦,秋八月棉田最热闹、最浪漫、,庄家人就要盼来了有钱的日子。

        镇上有专门收购棉花的棉站,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要把棉花送到这里。送棉花的场面也是很壮观的。有点背着筐子,有人抗着麻袋,有人推着独轮小车,富裕人家赶来了骡马大车运送棉花的车子在路上,拍成了一字长蛇阵。棉站里外也排起了长队。等着有人验收过泵。验收员抓一把棉花,仔细一看,就决定了等级。连同重量,就写在一张白纸上,那时就叫“飞子”,我至今也不知道为何叫这个怪名字,只知道拿着这张飞子,到不远的窗口里,就能领到钱了。那时最大面值的钱,就是红彤彤的一万元大钞了,(当时的一万元,就合后来的一元。)乡民们手里攥着大钞,眉毛胡子都是笑,手指蘸着吐沫,反复地数呀数呀,脸上的邹纹顿时舒展开了。塞进贴身的衣袋里,还要在上面反复地压压。看看棉站里的棉花垛吧!那洁白如雪的棉花宛如待嫁的新娘,羞涩而又沉静地凝望着它那憨厚勤勉的主人,这些庄稼人也是最开心的时候:“这可比种高粱、棒子强呀,有了钱,可买驴,买牛,娶媳妇,盖房子····就要发家了!”他们不听口号,只认事实。种棉花能卖钱,以后就接着种吧!可惜好景不长,合作化之后,这种美妙的场景,就再也不见了。

        棉花能换钱,也要留下一些,做棉衣,棉被。村里轧棉花的,也有弹棉花的,弹棉花的,都是壮硕的汉子,一手持一个大弓,一手用棒槌在弓弦不断敲击,发出“嘭嘭——笃笃,嘭嘭——笃笃”的响声,棉絮起身、跳舞、腾飞。再拉线、压平,棉花胎便弹好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给人以美的享受。那时,人们的棉衣棉被,甚至闺女出嫁的新被子,就是这样弹出来的。新棉花做的棉衣特别暖和!

        深秋时节,北风渐紧,徜徉于田埂阡陌之间,棉花的雪白不见了,只留下了绛红色的棉柴了。要拔棉柴了,那是很费力气的,只有把那个小伙子才能干。他们把棉株连根拔起,晒干,就是特耐烧的好柴禾了。

        在那个时代。在我的家乡,种棉花就仿佛是一支新奇的小曲,悠扬动听,也包含着哀怨苦涩。冬天到来了,温暖的棉花像雪花一样给乡亲们送来吉祥。知道人民公社成立,村里也种棉花,可这支农家抒情的小曲,也就曲终人散了。那时的故乡,令我难忘······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今年的第一场雪    1304 次 2013/10/10
     1853 次 2008/7/19
 窗外有片绿竹林    1237 次 2015/2/3
 【原创散文】杂文他……    1518 次 2012/10/24
 麻雀悲歌    1152 次 2013/9/7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