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散文原创 >> 昔日农活三题
  • 昔日农活三题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散人 日期:2013/10/15 阅读:4481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收稻粒

     

        几场秋风吹过之后,爱加上秋阳的光照,稻池里的水稻扬花抽穗了,稻穗越来越沉甸甸的,仿佛一个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在向着师长恭敬地鞠躬,让庄稼人觉得格外喜悦,秋天阳光照在稻穗上,清风吹来,如同水波荡漾。此时,正是稻谷成熟时。车收割稻子的农活儿,就要开始了。

        嚓嚓嚓——我和乡亲们一起,在成熟的水稻池里挥动着镰刀。一片片稻子应声而倒。割稻子比割麦子轻松。稻子长在干涸的稻池里,是一撮一撮的,每行六撮。正好一抱。够一捆,就用稻秧子捆好,然后堆成一垛,等着大车来拉。挥动镰刀,割稻子,那是在希望里干活。这是家乡头一年种水稻。收了稻谷,把稻皮儿碾掉,就变成了亮晶晶的大米,我们就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食堂里,几乎天天早晚喝稀粥,中午啃糠窝头,能吃上大米饭,那可真的进入共产主义了。有了这个美妙的梦想,干起活来就特别带劲儿。可是,只干了半天,就累得龇牙咧嘴了。收稿子,那时农村大忙的时候,要实行小段包工,按收割的面积给工分。我和父亲为了多挣工分,也就顾不得累了,咬咬牙,干下去吧。正所谓“脸朝黄土背朝天”,秋天的阳光照在身上,炙烤得好难受呀,脸上流下来的汗水,经常迷住了双眼。这使得田野里,干活的乡亲们都躬着脊背,卖力的干活,今日想来,简直是难得一见的一道风景。好像那幅著名的油画《你追我赶》的情景。这情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已经再难见到了,可惜当时没有摄像机呀。

        成捆的稻子,一车一车地拉到场上,我和乡民们又要忙着脱粒了。用的工具就是脚踏的脱粒机。有点像脚踏风琴的样子。脚下一踩,皮带带动一个滚筒,滚筒上的粗铁丝就把稻粒打下来了。我们一边用脚踩,一边手里拿着一把稻子,放到滚筒上。稻粒儿打光了,就把稻草扔到草垛上。再接着拿起一把有穗的稻子,再接着打,第一回干这种活儿,觉得很好玩,时间一长,也够累的。但我们看着金灿灿的稻粒从滚筒上飞出去,活蹦乱跳地飞到稻谷堆上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格外高兴。几个人不悦而同地唱起当时流行的的“大跃进”歌谣:“社员堆稻堆得圆,堆堆稻谷上青天;撕块白云擦擦汗,对着太阳抽袋烟。”这歌谣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我们当时也不知道是在吹牛皮,更不晓得,后来竟成了不少人挨了整的“浮夸风”,这风是怎么刮起来的呢?只有天知道吧!

        谷粒脱下来之后,乡间的秋便在谷场上显示出其闲适和恬静来。稻谷摊在场上晒着。白天,秋阳明晃晃地照着,谷场上呈现出一派平静和悠然。金黄的稻谷铺展开来,谷场就像一面古老的黄铜镜。看上去那些粒粒饱满的稻谷,每一寸肌肤都泛着铜一样的光。在粮食极端匮乏的年代,看见这么多的稻谷,怎会不高兴呢?偷食的麻雀儿被一场打麻雀的运动消灭殆尽了。没有鸟儿来偷粮食,那些稻谷 都到哪里去了,食堂里还是糠窝头,还是稀粥。后来,抓了几个偷捣鼓的人,没人也就偷几升几斗,那么多立案时都不见了,那个年月,吃大米饭的梦想,始终没能实现。直到,1964年,通州城里,建了一个东颐饭店,我从玻璃窗看见了,那白生生的,热气腾腾的大米饭,据说是“小站稻”碾出的米。我们村种的水稻,也就是“小站稻”的品种,可惜,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真的尝到“小站稻”的口味,真是好极了。那些年代,劳而不得食,这是咋回事呢?其中的原因,至今也没闹明白。

        残阳如血,暮霭弥漫,软绵蓬松的稻草带着秋阳的温热,那时,肚子很饿,走路都费劲儿,在稻草垛里躺一会儿,也觉得舒服些,,心里也盘算着:大喇叭里天天喊着亩产几万,几万斤稻子粒,平铺在一亩地上,该有多厚呀?当时一袋子稻谷大约150斤,按每亩三万斤计算,要装满200个口袋呀,一亩地能放得下吗?我心里知道,这是瞎吹的,可广播里,说的振振有词,哪敢不信呀?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看看今日的农家,没种水稻,可家家户户的谷仓都很丰盈,每个家园,都像一幅“胖娃娃抱着大鲤鱼”的民俗画。果然盼到了富富有余的好日子了。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的胆识,是他彻底挖掉了人民公社的根子,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就是大米饭可以敞开肚皮吃了,真是谢天谢地呀。但当年收割水稻,打稻粒的劳动情景,我还牢记在心里,因为它记载着一段历史,一段“左倾’思维,让家乡父老受苦受罪的历史,偶然,看见稻田,我还是觉得亲近。它似乎镌刻着我的稻田里艰辛劳动的身影······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安继连 定格于诗情画意    1487 次 2012/7/17
 逛步行街浮想、遐想、畅想    1637 次 2009/11/7
 别了2010 给力2011    1177 次 2013/9/29
 功夫    1691 次 2008/11/17
 想起当年修水库    1209 次 2013/9/13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