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农活三题
李冬
一、 挖沟渠
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20多年里,挖沟是每年都要干的农活儿。我当过两年公社社员,每年都要挖沟,后来进城读书了,也干过,参加工作之后,我又带着我的学生一块干过。这是一项很苦很累的农活,没有力气干不了,怕脏怕累的干不了,没有一点挖沟经验的人也干不了。当年的艰苦劳动,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至今弯急不得对于人生而言,也是磨练,也是一种积累啊。
农村实行了合作化之后,要改变家乡那“薄碱沙洼”的土地,就得改种水田,从原来的旱田,变成水田,就要从水库引水,挖水渠的活儿必不可少,农业技术员经过测量,先在地上撒上白线,社员就按照白线开挖了。平地挖沟,用铁锨把土扔到两边,中间是沟,两边就形成了土堤,这就就成了一条水渠了。那时,家乡的田野里,水渠纵横交错,潺潺的流水经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悄悄地流进水田里,才能让一畦畦稻苗,长的葱茏茂盛,都秋天就能吃上我们自产的大米饭了。
挖沟,全凭一膀子力气,手里的工具也就是一把铁锹,大沟长长,一人一段,那也是最早的“小段包工”吧。那时,粮食很紧张,每个社员连糠窝头,也难得吃饱。未来农田改造,就得饿着肚子干活。要挖好一段渠,又累又饿,是肯定的。庄稼人干活,向来是不叫苦,不喊累的。干起活儿来,不含糊,也不敢马虎。偷工减料,就要返工的。天冷时,脱了棉袄,只穿个小褂儿;天热时,全都戴着草帽,光着膀子,汗珠子飞洒,每个人都在闷头苦干。我年龄虽小,也有自己的任务,自然也和他们一样苦干,尽管累的腰酸胳膊疼,骨头架子都要散了,我也就只能咬着牙坚持。难办的是,挖着挖着,沟里就出水了,挖的越深,脚下的水越多。到最后,就是蹚着溺水,用铁锨捞泥了,要把这些粘糊糊的泥,往堤上扔,确实很难,又有一定技术,才能把泥甩上去。经过多次摸索,我才学会了,让我自得的是,这个技术,在以后的几次挖沟的日子里,派上了用场,还当了不少人都教练呢!
在农村干了两年农活,挖了不少沟,没想到又有机会到城里读书了,那时,读书也要务农,上级要经常组织师生下乡支农,有时是收秋,大半还是挖沟,最难忘的一次,是到当时麦庄公社去挖沟,这是一条废弃多年的水沟,就在麦庄村的村东口,原来大概有5一丈宽,,水深半尺,杂草丛生。水很浑,气味难闻。我们的任务是拓宽到5米,加深到两米。这活儿,刻着的不好干,要挖这沟,一定要脱了鞋,光着脚下水,老师和女同学都干不了,只能在岸上运土。十几个男同学,也大多从没干过这种活儿。特别是自小从城里长大的同学。
这一回挖沟,也就给了我显示本领的机会。因为,只有我能够把河泥扔到岸上去。就因为我在农村干过这个活儿,懂得技术要领。于是,老师就指定我当了“技术指导”,我也就服从命令,给男生示范,讲解。一锹泥挖出来,要先向相反的方向,晃一下。然后顺势一抡胳膊,泥块儿,就飞出老远。有点像夏日场院李扬场的姿势。也像赶大车的把式,甩出的大鞭子。会甩了,才能发出啪啪的声响。经过一番练习,下水的男同学们都掌握了这个技巧,挖沟的工程也就顺利的进行了。我们苦干十天,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有的同学说:“没想到,挖沟还要有技术呀!你在农村生产队里,一定是经受过磨练的,佩服!”我听了,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最难忘的是1975年的初冬,我当时正在农村任教。也要带领学生参加农田改造。目标是:“400米割方,沟路林渠。”(意思是,每隔400米,就要开挖一条沟,一条路,一道渠,再种上一行树。设想是好的,但在今日看来,糟蹋了多少农田啊。云本事好端端的土地,硬在上面挖沟造渠。北边是三米宽的沟,中间是6米宽的路,南边是4米宽的渠。一道沟路林渠,至少500米,找了多少好地呀。完工后的几年,几乎没有派上用场,如今早已作废了,悲哉!
这活儿的难度,第一在于运土,从沟里挖出的土来,呀用土筐运到十几米的南边修渠。第二在于沟深。沟深三米,哇大一半就见到水了。十几岁的中学生,就在泥里水里干活儿。第三个难度是赶上了胶泥土层,铁锹碰上胶泥绊子,那就像是“蚂蚁啃骨头”,根本挖不下去。还是我的学生有办法,从村里借来,似乎像“洛阳铲”一类的小尖铲子,才使我们完成了任务。同学们闯过这三道关之后,格外喜悦,唱起了《打靶归来》回到学校,艰苦的劳动,这的磨练人啊。从挖沟这个农活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包含的哲理,这的值得深思。当今的孩子们,该到哪里去磨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