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有人说,与科学家相比,作家最重视的是感知的第一印象、科学家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原韧性印象往往是肤浅的,不能成为抽象思维的主要依据甚至在以后的深入认识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加以摒弃。然而,在作家那里情况却大为不同。作家感知的第一印象却是极为重要的。就象受孕的最初过程,感知第一印象会不断躁动于作家的“母腹”之中,激发其创作的冲动和热情。
我们将此看法推而广之,把它与作家的阅历相联系,不难看出,作家的早期经历对作家也是十分重要的。
早期经历对作家的情感、思想和人格生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创作。如鲁迅少年时代祖父系狱,父亲卧病,在一种从小康坠入困顿的家境中生活;郭沫若的童年在一个经济富裕;和睦挚爱。重视教育的家庭中渡过;英国的狄更斯少时家贫,父亲国负债入狱,全家在债务拘留所居住;法国的莫泊桑的私生子竟份等等。象这些状况和作家创作之间深刻的内在关系,都曾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关注。
事实上,作家的创作行为中常常有早期经验的介入。如部队作家莫言的小说创作,常常出现“童年视角”,了解作家经历的人不难看出,“我爷爷”、“我奶奶”的形象对“我爸爸。、“我妈妈”形象的取代,就是幼年与父母关系淡疏、失去抚爱的烙印造成的。
一位外国的文论家曾经说过:创作,象一种精神状态,早在作家还没有写满几令纸以前。就在他身上产生了。可能产生于少年时代,也可能产生于童年时代。因为作家对生活、对我们周围的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他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份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作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信,我们只要研究一下任何一个作家的童年的生活和历史,都不难看出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的于丝万缕的联系。
十
我们其所以把上述联系说成是“千丝万缕”,因为这种联系的确不是人们常见的“一加一等于二”,作为一种定数的样式而存在的。
它表现得相当复杂,十分多样。在高玉宝那里是一种联系型态,在落花生、秦牧那里又是一种联系型态,在冰心、张爱玲,张晓凤、李天芳那里,更是另外一种样式。原因是,作家对经历,对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的体验,其大小、深浅、强弱、正反的程度,本身就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以后的经历中,由于知识的增长,见识的积累,教育的影响,人生体验的作用,又会对以前的经验做各种各样的资料取舍、角度选择、重心移植、情感调整的工作。也就是说,当年的经验,更多的情况下要受到现实情境的过滤,而当年经验在经受现实情境过滤而成为文学题材和文学表现时,说不定那种经验已不是当年的丑小鸭,而已经成为现今的白天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