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
——马克思
智能并不玄妙,真理是朴素的。切不要以为智能只是超常天才的专利。
要研究作家的智能结构,首先必须了解作家艺术劳动的特殊性和作为作家劳动结晶的文学作品的基本性质.而当你要真地考察这些性质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使有一百本文艺理论教材,它的表述方法就有一百种。
这是为什么呢?
还是让我们引用19世纪俄国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的一段话吧。别林斯基谈文学的时候,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他说:
当人恋爱一个人的时候,不是把他当作观念,而是把他当作活的个性,爱他的整体,特别爱这个人身上的没有法子确定它,叫出它的名称来的东西。
我们说,这正是文学艺术魁力的生动之处,鲜活之处,也是文学艺术魁力的神秘之处,这种生动鲜活与神秘就在于它的模糊性。
文学艺术作品魁力的这种模糊性特征,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也有各自的发现和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通过香菱之口对唐代王维的诗《使至塞上》加以评论,实际上是涉及到了文学创作中的模糊思维问题。原话是这样说的: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二
关于模糊性概念,是美国数学家查德在本世纪中期的1965年提出的。该概念的产生是由于所研究的系统庞大而复杂,变量和参数众多,无法准确测定和描述的结果。
模糊性概念相对于准确的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特点是H值逻辑思维,即:非ABOB,非男即女,是非分明,真假有别。而模糊性概念是多值逻辑思维,它反映着事物的系统性、多因性和动态性特征。
文学艺术的魅力,或者说文学艺术的美感效应,也是从这系统性、多因性、动态性几方面体现的。
好了。尽管模糊性概念是由科学家提出的,而且在科学范围内已经产生了诸如模糊数学等学科。然而用科学家的发明来观照我们的文艺,作家与科学家的劳动,在这里已经大体有所区别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诗人”郭沫若,少年读书时,国语、史、地多门功课,成绩极佳,唯有算学与操行成绩难以及格,已为文学史家所熟知。1982年《人才》杂志社曾对一大批当代作家的生平、经历、心理素质和特长爱好做过调查。不少作家,如丛维熙、张扬、张天民等等,都说自己上学时最不喜欢,成绩最差的功课是数学。
更典型的例子还当数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了。他于1923年5月在北京曦社的讲演中说:“诗人不能兼做数学家。如象德国的Gothe,他的政治、历史、哲学、文学……都好,只有数学一种学科不行。你们数学不见长的,来学诗一定是很适宜的;因为诗人的情重于智,数学家却只重印板式的思构;数学不好的人,他的想象力一定很发达,所以他不惯受拘于呆板的条例。”
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各个学科之间思考、研究途径的不同,向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数学的理解和研究,需要头脑的冷静、清醒和严格推理、导算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作为文学创作的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画面感、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想象能力等,却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