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
一个常见的谬误是,道德经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这样的归属是有相当程度的问题。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两者并无直接关系。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汉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