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分类 >> 朝花夕拾 >> 《论语》八则之题外话
  • 《论语》八则之题外话
  • 来源:原创 作者: 于海波 日期:2009/2/9 1 阅读:1360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论语》照本宣科了好多年,今年讲突然有了新的感悟,说出来也许会贻笑大方,但不吐不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做学问的快乐,学者的乐趣来自于学问,所以研究学问,自然是乐在其中,这句不必多言。
        第二句讲的是和知音切磋的快乐。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慕名而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你探讨,如伯牙子期谈乐,李白杜甫论诗,棋逢对手,将遇良材,一杯清茶或者一盏淡酒,便可谈上几个昼夜。机锋闪烁中一条流淌着思想与智慧的河流与另一条流淌着思想与智慧的河流汇合了,谈笑间,思想进一步有了深度和广度,自成人间一大佳话,如此人生之快,自然“不亦乐乎“了。
        第三句讲的是真正的高手要坚信自己学问的同时也要容忍不同观点的存在,容忍别人的否定,做到胸怀豁达。这不仅是做学问的道理,也涉及到做人的道理了。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百家开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的门派,不同的学说,都各呈异彩。再联系当年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奔波于各国之间,向国君们兜售自己的思想,而连连受挫、频频吃闭门羹的遭遇,“人不知“的沉重就好理解了。而孔老夫子面对别人的“不知”,不恼不怒不沮丧,不唯我独尊,亦不愤世嫉俗,保持心态的平静暗暗欣赏着自己的修养--“不亦君子乎”?真不愧是一代大家,叫人佩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很多人不明白孔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其实这是孔子对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的高度评价。旧知识是老师传授的,说到底是别人的思想,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想法,新的观点,就是自己的创新了。能做到这一点不独立思考不行,不用心钻研不行,学问思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不行。能用心钻研,能独立思考,思想学问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完全可以当老师传授于人了么?反过来理解这句话也行,它告诉我们当老师的标准就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照本宣科是不配为人师的。这一点真是真知灼见,可惜现在的中小学老师们,早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了,时代不需要,自己也懒得有,只要有分数就万事大吉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则容易理解,讲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从这一点上来看,孔子是非常瞧不起死学之士的,他老人家如果知道他的后代门徒里有这么多书呆子一定得气死。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如此郑重其事地教训他的弟子,一定是夸夸其谈的人很多,风很盛,所以孔子才这样。所谓大智若愚,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学者是老老实实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而虚夸的光环必然不能长久,虚夸的学问必然浮浅,这是为孔子所不耻的,所以如此声色俱厉,如果老人家生在现代,面对满大街的浮躁浮夸浮浅不知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越过官职,越过资历,越过地位,越过等级,越过出身,越过偏见--“不耻下问“,在那个时代,得需要怎样的勇气,怎样的肚量,怎样的睿智?孔子能抛开地位与阶层,抛开面子与虚荣,这固然是因为孔子的不凡,可能也和他从小生活在庶民之中不无关系。与各个阶层都接触过的孔子在很多方面是很开通很开化的,他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死板教条,他注重礼教更注重实际,只要能获得知识,向谁请教不可以?那又有什么关系?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是孔子自谦的话,也是孔子对自己的反思,他老人家强调人应三省吾身,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学习的时候不张扬,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能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这些撇开了浮躁的态度才是真正的治学态度,一个学者,只有沉下心来才能真正学出点什么。而这些是一般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孔子这样重视,一个劲地拷问自己。而今有多少人一瓶子还没满就开始喧哗,以发表耸人听闻的观点为荣,以引人注目为骄傲,以出名赚利为目的,以“出名要趁早”为指导思想,哪有一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所以伪学者流行,而真正的学者少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则进一步体现了孔子的平民思想。每一个人都有长处有短处,不论贵贱,都能给人启示给人借鉴。而不论是优秀还是恶劣,孔子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可以学习借鉴的方面,真不愧是大师,聪明、大气。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真是牛,如果他知道现在的老师们这么低三下四地“喂“学生一定得气得流鼻血。当然我们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愤和悱的境界的,他们习惯了老师“喂“,喂什么就吞什么,大脑基本是不用,小脑用的比较多--用来死记硬背,这种状态的始作俑者不知是老师还是学生,反正学生们只管傲慢地等待着,他们才不怕不能举一反三老师不教了,他们再懒再笨,老师也得教,而且还得保证教好,否则拉了全班的分数,老师年底的荣誉与奖金就全部泡汤了。既然老师们这样勤奋,做学生的还用自己去“愤”去“悱”么?说来说去竟然还都是老师们的责任,那老师们该去向谁诉苦呢?拿不出成绩来,再好的“启“再好的“发“也没有用,谁不想上进?谁愿意挨批?即使不去争先进争奖金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确切说是领导的承认吧?所以既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高分来,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要考的问题都列出来让学生死活背过,就OK了,要知道“愤”和“悱”是需要时间的,而“启”和“发”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时间短了可不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就干脆告诉他还有三个隅,谁敢“不复也”!。
    2006.3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蚊子臭虫胳肢窝相遇记    1262 次 2012/12/29
 小鸟笑 ·小鸟叫 · 小鸟跳    1474 次 2011/10/22
 女人如水    1375 次 2008/5/22
 读毛主席的词    1440 次 2008/5/22
 猫鼠一家亲    1149 次 2014/2/16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