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诗歌研究 >> 新月诗派论
  • 新月诗派论
  • 来源:转载 作者: 黄昌勇 日期:2008/4/4 1 阅读:17037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31年1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在上海创刊,这使新月新朋旧侣诗作有了集中的大展示的机会。但在此前,闻一多已埋首古籍三年,对于新诗的制作几无回应的兴趣;加之《诗刊》创办后不久,徐志摩、朱湘的相继去世,新月诗派在30年代初便大致完成了新老交替的换代,从此,崛起的新人跃上了前台,开始演奏新月诗的新乐章。新月诗派进入了后期的发展阶段。

    后期新月诗在美学追求上显示了与前期新月诗的不同色彩,有了明显的转换和新变,同时,在人事上也有了新的聚合,在新月前期不大引人注目的清华同仁孙大雨、叶公超及新加盟的梁宗岱从不同的方面开始执牛耳,在前期新月诗的典范影响下成长的卞之琳、陈梦家、邵洵美、方玮德、林徽音、曹葆华、臧克家等一批主要出自北大、燕京和南京中央大学的新诗人各自展示了创作上新的收获。

    后期新月诗的美学新变依然是在对前期新月诗的既成规范的反动中建立的。这集中表现在新月诗人在人生与艺术的追求中不断跨越的新倾向。事实上,在新月前期,即在格律理论的规范形成不久,对这一理论的突破已经有了可能。《晨报·诗镌》停刊时,徐志摩已声称发现了他们所标榜的“格律”理论的“可怕的流弊”,认为诗之所以为诗最重要的是有无真纯的“诗感”(44);同时,在新月的前期,理论探讨上对格律的要求也渐趋宽泛(45),这无疑都是对严谨、均衡的美学原则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到了30年代则呈现出较为尖锐的倾向,陈梦家要求“情绪的自然节奏”,认为格律是诗的光滑的鳞甲,而这些鳞甲正是“一对囚衣”,戮伤了诗的灵感和性灵(46)。因此后期新月诗人大都有不拘于格律的自由体诗的创作出现。

    与之相联系,前期新月的古典美学追求,与他们躲避矛盾、淡化冲突、希求中和的人生态度的一致,这一方面使他们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在创作上有着内倾的特征,单一的审美观念排斥大开大合、激烈冲突的题材领地,缺乏博大的社会内含和容量。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前期新月很快越过了它的高峰时期,新月诗人的创作进入了低谷,徐志摩感叹自己的生活和诗心都到了“枯窘的深处”(47)。时代的冲击、艺术与人生追求中的矛盾,到了30年代,新月诗发展中的转换已是势在必行了。陈梦家这样说:“我也如常人一样企望着更伟大更鲜明的颜色或是声音的出现。”(48)徐志摩一方面呼唤自己创作上的“复活的机会”(49),同时向新月的旧侣新朋宣布:“我们是像到了一个分歧路口kk你向那一边走?”(50)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赵卡:70后诗歌文本研究(一)    9320 次 2010/1/3
 长风万里送秋雁——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    2853 次 2008/6/19
 “打油”寻趣篇    4104 次 2011/6/17
 海子:诗与死    3493 次 2008/6/9
 诗歌的“出逃”、 承载与挣扎    10405 次 2008/4/22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