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在古城里的岁月 古城就像一位长寿老人,从历史的空间缓缓走来,身后留下了数不清的岁月痕迹。在这些痕迹的托举、簇拥下,古城不断告别一段又一段难忘的瞬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璀璨。 古城更像一部大百科全书的通州卷,翻开这部史册,人们宛如进入了她的内心世界,尽情地感受她的温情,感受她的宁静,感受她的艰辛,感受她的平凡,感受她的变迁,感受那岁月的来去匆匆。 自来水 知道自来水还是在小的时候,从邯郸的姥娘家回到古城上小学。在姥娘家的时候,村民们生活用的都是井水和滏阳河河水,需要大人们用扁担和水桶挑回来,倒进大缸里储存起来用。我家住在回民胡同38号大院,原来是县医院门诊部,后来成为县卫生局家属院,往东50米就是县民族小学。在前院有一个公用自来水管子,大院的十几户人家生活用水都靠它,居民们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啦啦地流了出来,这是我回京后第一次见到的自来水。赶上休息日,尤其是夏季,大人们常端着大铁盆,里面放着搓衣板、小板凳、灯塔牌肥皂和衣物,围在水管子周围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洗衣服的多数是女人,也有男人。有的还在那里洗菜。小伙伴们爱凑热闹,拿着竹子做的滋水枪玩耍,大人嫌他们浪费水,就让他们玩投衣服的水。水管子不远有个1.5米深的水井,里面有水表、水截门和回水用的水龙头,水井上面盖着木质井盖。一年四季,收水费都是由各家各户轮流负责,先要挨家挨户核对当月各户的人口,汇总出人口总数,按照自来水公司抄表员开的水费单据,计算当月人均水费的数额,之后计算每户的水费,收齐了水费就去自来水公司缴费。谁家来了亲戚,住的时间超过半个月,就按一人收水费。谁家盖小房,也按一人收水费。当月值班的户赶上冬季,还要负责晚上回水,防止水管子冻坏。回水要用铁棍做的水钥匙把水井里的阀门关闭,再分别拧开地面上的和水井里的水龙头,水管子里残存的水就会流入水井里,为了保险起见,还要用嘴含住水龙头用劲吹,吹通了管子就回水彻底了。含着水龙头吹管子,要先用手在水龙头上捂一下,或者用热水浇一下,防止嘴唇的一层皮粘在冰冷的水龙头上。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开水管子。1986年,我们家搬到北苑的时候,院子里的自来水管仍然坚守着阵地,直到大院拆迁盖了华联商厦。 那个年月,在县城许多条大街和胡同里,都设有公用水管子,间隔比较远。在县民族小学门口就有一处,供胡同中西部的近百户居民生活用,许多住家都从那里用扁担和水桶往家挑水,存入大水缸里,上面还要盖上用竹子条和蒲草编的锥形的圆缸盖,防止落下尘土杂物。以后,各户居民们都自掏腰包,自己挖沟埋水管子和污水管子,把上下水引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