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作家协会 >> 文学沙龙 >> 假如你想成为作家(下)
  • 假如你想成为作家(下)
  • 来源:原创 作者: 春晓 日期:2008/4/25 阅读:7121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巧言出新奇

      善于表达者,可以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合情合理地再现形象的图画,给人以具体、确切、鲜明、生动的印象;不喜表达者,即便心里想得很好,但口拙笔涩,显示不出,或者虽然有所显示,却与实际相距甚远,变得简单、粗浅、松散,不能给人以应有的认识和美感。而文学创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形象的表达。缺乏这种能力,很难成为作家。
      表达力是一种技巧,常可熟能生巧。但表达力更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能通过个别把握一般而后又能经由个别显现一般的创造性技能。这种技能之所以必须,是由艺术的本质决定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某个特殊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个重要状态。”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本没有想过要从事文学创作,他只是从小就有一种爱好,愿意在“人们所忽略的细小特点和行动之中抓住对象的精神实质”。诗人普希金发现了他,鼓励他说:“你有抓住几个特征就一下子把整个人都活生生地显示出来的才能。有这样一种才能而不去写小说,简直是罪过!”果戈理意识到自己的才能,从此主动增强这种以一当十的专长,后来成就为出色的戏剧家、小说家。
      长篇小说艺术大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他心中应有一面难以明言的、能把事物集中起来的镜子,变幻无常的宇宙就在这面镜子上反映出来。否则,一个诗人,甚至一个观察者,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他不仅需要看见眼前的事物,还要想起过去的事物,用经过某种选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印象,用艺术的形象的全部魅力美化它们,或者将最初的感觉的生动性赋予他们。”这段话,大体上概括了从事文学创作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动情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这就是成为作家的先天条件。

    相辅而相成
      俗话说:“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常理,这话不错。但是,具体说来,什么样的功夫,什么样的人,不管有心还是无心,却都不可一概而论。文学创作,便不是任何人想要做就都能功到自然成的。这又应了另一句谚语所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多情、敏感、梦幻、巧言,这就是揽瓷器活的金刚钻。
      你要成为作家,不妨先在实践中检测一下自己的智能结构,以便有利于扬长避短,挖掘和释放才能;有助于明确方向,自觉加强某一方面的锻炼与修养。
      但是,仅有先天条件,并不能保障你成为作家;何况,先天条件如不启动,等于实际并不存在。而具备先天条件者,若不进行后天修养,也就等于废弃不用。
      先天与后天,是相辅而相成的。具有充足的先天条件,还必须具备充分的后天修养,才可望在文学的路上有所进步。
      假如,在你的生活圈里,你已经被人们看作是一块从文的“料”;几经自我检测,你自己也觉得确实具有形象类型之人的先天素质。那么,你将来是否能够成为作家,关键就看你的后天修养是否充分了。
      跟任何科学事业一样,文学的道路也是艰难曲折的。只有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可望能逐级高升达到顶峰。你既然有条件又有志气想要成为作家,就得在向文学殿堂迈进时,尽力投身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观追求——
      自觉增进生活的体验;
      尽量充实知识的积蓄;
      努力加强思想的磨砺;
      及时抓紧人格的锤炼。

                     “演员”与“观众”
      首先,要想成为作家,必须自觉增进生活的体验。
      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人的各种活动,人的内心世界,人自身的矛盾,人与人的关系,交织构成生活内容。每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你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的生活之中。
      但生活的体验,却不是每个人都必然具备的。生活是客观对主观的馈赠,体验是主观对客观的索取。有的人被生活推动着,漫不经心地“过日子”,他们只是“舞台”上的“演员”。——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忠诚于自己的“角色”,即是对生活的贡献。有的人则主动地留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他们既做“演员”又当“观众”。
      所谓体验生活,并不是说非要你抛开身边的人和事,另外去寻找别处的奇人异事。对自己置身其间的生活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无异于放弃拾取近在眼前的黄金。连眼前的黄金尚且视而不见,到身外的生活里去也未必能发现珍宝。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生活圈,不可能也不必要像专业作家那样去开拓和深入生活。就守着身边的这块园地,也足以为今后打好功底。当然,这并非说你无须主动出击,扩展阅历,一旦遇有恰切时机,自应投入广阔天地。作家的本分,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生活的学生,对所有还陌生的事物都满怀求学的心意。
      要有生活体验,先得学会观察。观察又是体验的前提,所以契诃夫如是说:“作家的本分就在于观察一切,注意一切。”古今中外众多作家大都具有职业禀性:对所接触的人的性格特征与相互关系,对所经见的事的缘由因果与始末细节,怀有特殊兴趣,时刻注意捕捉和搜集。初学作者虽然未必以观察为职业,却也需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时刻睁大好奇的探求的眼睛,关注那些有个性的人、有意义的事、有趣味的意境、有特色的景物。应如鲁迅所说,“留心各样的事物”,“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所谓学会观察,重点不在见多识广,而在于能看出人、事、情、景中的个性、意义、趣味、特色。为此观察应该主要着眼于发现事物内在的独有的美感,着眼于辨别事物之间的微细的差异。一个发现,一个差异,两者交叉,便是观察的全部奥秘。说起来很简单,做得好颇不易。福楼拜曾要求其弟子莫泊桑,面对一蓬篝火和一棵树木,长时间地全神贯注观察,直到发现它们与其他篝火、其他树木的差异之处再拿起笔。这种细致而刻苦的钻研精神,值得初学作者引为自觉加强生活体验的练功动力。
      当你也能随时随地从生活中摄取到你自己的那一蓬火、那一棵树、那一个具体独特的形象单元时,才可以说你已踏上了艺术的阶梯。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