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作家协会 >> 文学沙龙 >> 假如你想成为作家(下)
  • 假如你想成为作家(下)
  • 来源:原创 作者: 春晓 日期:2008/4/25 阅读:7113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多情为动力

      促使你踏上文学之路的动力是什么呢?
      情。
      情,是人们获得信息之后最先做出的总体反应:或爱,或憎,或喜,或悲,或忧,或怒,或恐,或惊……这种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抽象类型的人重在多次综合之后的理性判断,偏于追求抽象概括和物质实用。形象类型的人则重在这一具象之中的感情波澜,偏于追求形象的审美的需求。这使得形象类型之人的感情,比抽象类型之人要强烈而独特得多。因此,有时,抽象类型的人眼里的平凡小事,在形象类型的人心中会掀起轩然大波。这在前者是不可理解的——何必大惊小怪!而后者对前者的不可理解也是不可理解的——怎能麻木如此?在精神生活领域里,两者不是一路人。用这个尺度划分,抽象类型的人也可以说是理性类型的人,形象类型的人则可以说是感情类型的人。
      感情类型的人,常被抽象类型的人误解。有些业余青年作者,几曾向我诉说苦恼,他们因投身于创作活动,便被当作是疯子——动不动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被讥笑为傻子——点灯熬油爬格子,净干那些操心费力未必讨好的事儿。我劝他们:这就对了,在一般人眼里神经不正常者,恰恰表明乃是正常的文学爱好者或创作者——当然这得有个限度,第一需要真情实感,第二不可乖戾离群,否则,可就确实神经不正常了。
      鲁迅有言:“创作总根于爱”,“作文要热情”,“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能爱,才能文”。创作的原动力与爆发力,全在于情。情与感,紧相连,情绪直接影响感觉。无情就会不关心,不关心也就无所感觉。多情就会格外留心,格外留心才能感觉敏锐、细腻而丰富。愈是善感,更加多情,多情善感,循环递进,于是情动于心而形于言,喜怒哀乐见诸文字。
      正是这样:强烈的动情力——创作成功的源泉所在。这不仅因为感情可以推动作家深入认识与把握生活,而且因为创作活动本身也需要感情的推动,犹如运动员在最佳竞技状态时才能创出最佳成绩那样,作家也需要在情绪最饱满激扬时才能获得理想的艺术构思。在作家心里,感情的爆发往往转化为灵感的闪现。所谓神来之笔,多是情之所钟。托尔斯泰说过:“才华么,就是爱。谁会爱,谁就有才华。你看那些热恋中人,无不才华横溢。”海明威认为:“最好的写作,一定是在恋爱的时候。”
      那么,当然了,你不会爱,文学也就不会爱你,无情而命笔,是写不出真文学的。

                      2.敏感作前驱

      感受,人对客观世界各种信息的获取。这种能力,任何一个生理、心理健全的人都有的。但感受力是否灵敏,则因人而异。有些人,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态,反应迟钝,甚至无动于衷,他们便得不到多少信息。有些人,时时处处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至于对雨丝风片也心动神移,他们就能得到生活情态丰富的馈赠。
      你是形象类型的人,你的感受力天生就敏锐于一般人;但你要成为作家,那么,首先,你还必须以主观能动力量加强感受的能力。你对生活情态的感受,应是有意识的,异常活跃而持久的,犹如一台性能优良、频道齐全、图像清晰的电视机、录像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出艺术电波信号,都能够准确及时地接收过来、储存起来。
      第二,作为再现和传递生活信息的人,作家还必须更进一步,其感受力不该只跟一般人一样,大多限于被动状态,而要随时随地主动捕捉信息,经常进行艺术观察。就像医生关心每个他所接触之人的健康状况那样,像侦察员留意他所经见之事的真实性与逻辑性那样,作家对人的性格特点与相互关系,对事的缘由始末与具体细节,总得怀有特殊的敏感与兴趣,要不断去捕捉和搜集。
      鲁迅指出:“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他把观察列为第一,这也就是说,会不会观察,是能不能创作的前提,不注意生活中有个性的人和有意义的事,就不可能成为作家。只有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海明威认为:“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了。但是他不必有意识地去观察,也不必去想怎样它才会有用。开始的时候也许会这样,但是后来他所看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进入了他知道或者曾经看到的事物的庞大储藏室了。”为此,应如契诃夫所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成第二天性了。”
      自不待言,这里所说的观察,必须通过艺术的眼光进行,观察所得的结果,必须是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同在生活之中,都会有所观察,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为作家,有的人却不善于艺术创造?为什么有的人原来未曾想当作家,后来却走上了创作的道路,有的人一心要想当作家,却总是写不出成功的作品?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是否进行了艺术的观察,观察结果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形象的世界。
      艺术的观察,实际上也就是进行形象的积蓄。有这种积蓄,不一定成为作家——还需要思想、技巧、甚至机会,但要成为作家,却必不可少这种积蓄——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你不仅有灵敏的感受力,而且能够做到艺术的观察,那么我这里还要提请你注意:
      观察要自觉——不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应该主动地、有意识地、满怀热情地去留心各样的事情。
      观察要经常——不可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随时随地,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观察要广阔——不可囿于身边人、眼前事,应该扩大视野,开拓生活面,到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观察要敏锐——不可墨守成规、麻木不仁,应该让眼光紧跟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及时看到生活中新的动向、新的图画。
      观察要深入——不可浮光掠影,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应该由表及里,透彻内涵,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观察要细致——不可粗枝大叶,马虎放过细枝末节,应该在常人难以觉出的微小差异和变化中把握事物的特点。
      在作家记忆的仓库里,或记事的手册上,应经常储存着大量的奇人、异事、世态、风情、语言、景物以至一棵小草的形状。这样,只有这样,在拿起笔来时,才会要什么有什么,写什么像什么,得心应手,运转自如,描绘得当,刻画入微。
      不止于此,其三,作家还应该能够对接受和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对一般人说来,感受可以蜻蜓点水、过眼云烟——若有若无,自生自灭。而在作家那里,感受与观察,便是天性和习惯,不仅体现于方方面面,聚集自点点滴滴,而且要有意识地集腋成裘、钻木取火——把一般人隐约感觉的零散印象聚拢起来,组合成为明晰完整的形象体系,将形象体系跟创美机制连接起来,使自己变作播送艺术图像的发射台。
      事实上,可以说,作家生活甚至生存本身,就是在为创作筹备原料。那些日常感受,看起来似乎零碎散乱,无大意趣,一旦时机成熟,它们进入创美机制,便会重新获得重大意义。
      那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原来这么富有、这么聪明。反之,假若你的感受力薄弱,那就很难真正踏上文学途径。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作家的人格力量    2855 次 2008/4/25
     作家的年龄阅历    6452 次 2008/4/25
     香港《江湖文化》征稿启事    0 次 2008/11/9
     文学报刊信息汇集    0 次 2008/11/9
     作家的气质秉赋    5565 次 2008/4/25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