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论“甲戌本”造假的源头之一是王伯沆
(上篇)
(甲戌本书影)
一、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近几个月来,我在博客文章和回复网友的评论中已经反复指出,辨别一切“脂本”作伪的“方便法门”有三:
一是看第十五回北静王的名字,凡作“水溶”者,全是稀里糊涂上了狄葆贤有正本(戚序本)的当,败露了作伪的罪证;程本系统的“世荣”才是符合小说原作者曹頫原意的写法,是暗示北静王的原型人物乃康熙十三子、雍正之弟、怡亲王胤祥。
二是看第二回贾宝玉出生的年代是否在元春出生的“次年”,凡作“后来”者,又是上了狄葆贤的当。贾宝玉出生在甲申年的“次年”,恰恰是为了指出甄宝玉(即小说作者真宝玉曹頫)的出生年份是丙戌年(1706)年。
三是看第五十五回黛玉犯咳疾的时间。凡作“孟春”、“仲春”者,都是自作聪明,自我败露作伪铁证。程本系统的“季春”才是正解,是符合小说作者曹頫原意的写法,是为了暗示后文江南甄家进京朝贺乃是为康熙皇帝庆祝寿辰。
如果给上述三个“方便法门”打个比喻,我宁愿称他们是埋伏在不同方向的三杆高精度狙击步枪,哪个脂本敢来招摇撞骗,保管一枪爆头。我要告诉红学界的是,鄙人为你们的谎言家准备了大量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只要他们敢站出来走两步比划比划,我保管把这些厚颜无耻的家伙一枪又一枪地打成马蜂窝。
今天我就准备拿“甲戌本”当一回靶子,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二、撕下画皮,打碎光环
“甲戌本”是个什么东东?“甲戌本”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今“残存”仅16回,第一回页八“满纸荒唐言”诗后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之语,故被红学界定名为“甲戌本”。
红学界长期以来认为,“甲戌”纪年表明该本的最初底本,即所谓“甲戌原本”抄录于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它比所谓抄录于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冬的“己卯本”、所谓重定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秋的“庚辰本”都要早,当然比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共同整理并排印的“程甲本”更早。用胡适的话来说,“这个藏本为最早写本,故最近于雪芹原稿,最可宝贵”。
关于这个“甲戌本”的收藏和流传情况,红学界认为它原由清末刘铨福父子大约于同治二年前“重价”从“京中打鼓担中”购得。1927年,胡适又出“重价”在新月书店买到手,卖主是当时住在上海马霍福德里三百九十号的胡星垣。“甲戌本”在胡适手里“垄断”了34多年,经过许多人的批评,才于1961年影印了1500部。胡适去世后,这个“甲戌本”干脆托给了他的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图书馆收藏。
据北京《新京报》和上海《东方早报》等媒体2005年7月报道,上海博物馆当年又花“重金”(有消息说是80万美元)从康奈尔大学把“甲戌本”买了回来,这是上海博物馆在2003年“斥资450万美元购买宋代《淳化阁帖》后又一次重大的海外文物回购行动”。有趣的是,上博对这次回购“甲戌本”的行动处理相当低调,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而且“甲戌本将不会对外展出,也不借阅,仅供图书馆研究之用”。
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台湾同胞们,港澳同胞们,海外侨胞们,支持中国建设的国际友人们,重阳节到了,我给大家拜个早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上海博物馆花80万美金买回来的“国宝”“甲戌本”,其实不过是一堆垃圾!
为什么?因为“甲戌本”第十五回北静王的名字写成了“水溶”,这充分表明“甲戌本”是在1912年狄葆贤有正本之后的造假,是丑陋不堪罪孽深重的假古籍!
想要跟我分庭抗礼的各路神仙们,请你们回过头去先仔细看一看鄙人的“世荣”“水溶”之辩,也可以接下来看仔细了鄙人的匕首投枪一二三四甲乙丙丁。
三、掘地三尺,揪出黑手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甲戌本”不但抄了有正本的正文,而且还大量抄了有正本的批语。关于后者,饱受红学界学匪学霸打压迫害的孤胆英雄大学者欧阳健在其巨著《还原脂砚斋》中明确指出:
统计表明,甲戌本1587条批语中,与有正本相同或相近的有495条,占31.19%;己卯本754条批语中,与有正本相同或相近的有662条,占87.80%;庚辰本2318条批语中,与有正本相同或相近的有924条,占39.84%。如此高的比例,说明二者的关系非同一般。
请问各位,这非同一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具体的关系呢?就甲戌本而言,是甲戌本抄了有正本,还是有正本抄了甲戌本?或者,是甲戌本和有正本分别各自抄了某个相同或相近的早期抄本?合理的推断是,三者必居其一;具体到哪个一,我们再瞧罢咧。
我先提纲挈领地告诉大家,请大家告诉大家:是甲戌本抄了有正本的批语,而有正本抄的是狄葆贤的朋友王伯沆对《红楼梦》所作的批语。
(王伯沆像)
王伯沆何许人也?南京博物院图书馆王明发《王伯沆先生与太谷学派传人》一文(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月第17卷第1期)对他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篇文章,鄙人是花4块钱从中国知网一页一页买来的,暂时不打算跟各位全文分享。想要了解王伯沆的读者,可以上网看一看2003年第1期《人物》杂志《王伯沆先生二三事》一文,也是王明发写的。
王伯沆(1871—1944)先生名瀣,一字伯谦,晚年自号冬饮,又别署沆一、伯涵、伯韩、无想居士等等,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国学大师。曾先后执教于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女子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院校。王伯沆先生由清末入民国,曾作过岭南学者陈寅恪先生昆仲的家学业师,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均有往来。
王伯沆先生终生嗜爱研读《红楼梦》,曾于1914—1938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反复阅读自己收藏的清道光年间护花主人王雪香(希廉)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120回本),并先后用朱、黄、绿、墨、紫五色笔进行评点。王先生评点的这个本子,全书分订二十四册,各卷多有破损,王先生一一加以抄配。
《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
据王伯沆于第二十四卷卷末“自记”:
朱笔作于一九一四年夏天;
黄笔作于一九一七年初秋至一九一八年六月;
绿笔作于一九二一年春天至一九二二年冬初;
墨笔批语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一九二七年六月竣工,第二次到一九三二年除夕前二日写完;
紫笔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完成。
(《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前言》,第2页。)
据《汇录》编者统计,朱笔批语计有1385条,黄笔批语计有2961条,绿笔批语计有2200条,墨笔批语共有5411条,紫笔批语计有430条。五种颜色的批语共计12387条。在这一万多条批语中,除三十多条是行侧批和回末批之外,其余都是眉批和底批。批语之外,并用五色笔对原文加了圈点。
下面,我就以文本证据来证明:甲戌本抄了有正本的批语,而有正本抄的王伯沆的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