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追杀黑手:猎人发现了狐狸巢穴“三家评本”
我在笔战中指出了“脂批”的源头是王伯沆和“三家评本”,但有人就提出质疑。我在回答质疑的同时,提请有心人做更多的研究。当然,我怀疑绝大多数人不会、不能、不愿、不敢做进一步的研究。先来看看辩友的质疑:
陈先生认为甲戌本、有正本来自王伯沆,也请陈先生拿出坚实的证据,证明王伯沆的批语确实写于1911年之前,证明王伯沆参与了有正本造假。
陈先生列出的证据还不够强,例如凭满月脸的那条批语,说王伯沆是源头。这种证据的说服力,类似于凭“男芸跪书一笑”认定脂本在程本之前。
我是这样回答的:
我说有正本批语的一个源头是王伯沆,是基于一系列证据所作的推测,或者说,是一系列事实构成的“证据链”指向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我们还无法得到其他确凿可信的书面材料直接证明这个结论。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各位要做的,一方面是严格考察这个结论及其证据链是否成立,一方面是自己行动起来,就我提出的问题和线索做更多的研究。
“有正本批语的一个源头是王伯沆”,这个推论的“证据链”是什么呢?
第一,有正本是狄葆贤的伪造,谎称“原本”影印,可是“原本”无存。要说“戚沪本”“戚宁本”是有正本的“原本”吗?算了吧,这两个本子同样把北静王写成了“水溶”——我虽然看不到这两个本子的原本,但是魏绍昌的版本小考并没有指出这三个本子在正文“水溶”这一点上有任何区别。
第二,狄葆贤伪造有正本,不但正文作伪,批语也作伪,眉批自然不用说了,早被揭发是狄葆贤的手笔。其他批语呢?对不起,狄葆贤自己说了“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所以这些批语也是靠不住的。各位可以去对比一下其他的批语跟王雪香三家评本上的批语有多少相似之处。
第三,狄葆贤造假的时间段,有正本上册当然是1911年8月以前,时间不会太长,参照下册出版的时间,也就是此一年半年之内。这段时间王伯沆在哪里呢?我看不到更多细致的年谱和介绍资料,但王伯沆清末民初在为上海某书局编书,这是一个事实。
第四,王伯沆得到王雪香评本是在1911年3月(《王伯沆批语汇录》之前言)。狄葆贤造有正本,有没有请王伯沆作批呢?没有资料证明这一点,但是就他们的交情和王伯沆本人的学识名望来说,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第五,有正本对“满月”的批语,是在说什么呢?是反对“满月”的说法。反对谁的“满月”的说法呢?批语没有说出来。批语为什么要反对“满月”的说法呢?是心血来潮,无的放矢,还是有针对性的反驳?——如果没有王伯沆“满月”的批语,上面那些问题就是一个死谜了。可是我们看到了王伯沆的批语,那就不可能不去质疑。
是王看过有正本之后,非要用“满月”呢?还是曾经应邀为狄葆贤做过“满月”的批语,狄葆贤看了不满意,有针对性地改批了呢?我觉得,后一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为从有正本批语的语气来看,这种可能性不但有,而且是很大的。
我们对照一下王伯沆和三家评本上的批语就知道(请各位自己动手去验证吧),王伯沆的批语说不上是全部原创的,不少批语的源头和灵感显然来自王雪香的评本。比方说,十里,势利也,仁清,人情也,贾化,假话也,娇杏,徼幸也,等等。这些批语,王伯沆同于有正本,而不完全同于三家评本。那么,是有正本的“著名小说家”改造了三家评语,王伯沆继承了有正本,还是王伯沆改造了三家评语,用到了有正本上?
如果没有“满月”和对“满月”的反驳,我们真是完全没办法回答上面的问题。这就是“满月”批语的重要性所在。
还可能找出更多的证据来吗?哪怕旁证也好?请有心人彻底盘查王伯沆批语、三家评本批语、有正本批语、庚辰本批语。大尾巴的狐狸再狡猾,它也逃不出高明猎人的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