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天地人间 >> 故乡的山
  • 故乡的山
  • 来源:原创 作者: 王风 日期:2008/9/28 阅读:6985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马耳山与常山截然不同。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而得名。以海拔717.8,面积40平方公里,成为鲁东南第一高山。山势为东西走向自古为诸城南部屏障,有春秋战国时期齐长城遗址,黄草关位于山西面,为南北通道的重要关隘。

    马耳山属温带半湿润海洋性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各种动、植物1000多个品种,名胜古迹二十多处。

    马耳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7%,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森林公园。五老峰、凌云峰、松朵峰、鸽崖峰、马耳峰等奇峰高峙,山石磷峋,山势陡峭,奇峰怪石随处可见。山间岚气霭霭,泉水淙淙。山中森林茂密、山花烂漫。山坡林木覆盖,荆榛遍生。山川纵横,山清水秀,常有曲径通幽之处。金水河、丽水河、涓水河,如玉带缠绕山间。山上幽兰飘香,山中古树参天,山下丘陵起伏,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湖如明镜,星罗棋布,路如线条,纵横交错,田如绿毯,状如棋盘。亭阁庙宇,或隐或现。山水相依,山水相连,山高水远,山重水复,江山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山川之秀甲青齐”。马耳山的风景,归纳起来更像一首排列有序的数字诗:1座马耳山,2只马耳峰,3条旅游线,4大山相拥,5口清洌泉,6个神奇洞,7面明镜湖,8座山中亭,还有哪28峰峰峰竞秀,128景景景不同,组合成奇、秀、美、险、怪、旷6大特色的人间美景,是一幅四季不同百看不厌的自然山水画卷!自然与人文景观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一线天、鬼见愁、望岳龟、流云峡、铁锁桥、菩萨顶、马耳峰、仙人洞、龙王泉、九倾山、龙凤山等名胜。另有太公祠、钓鱼台、北平府、望海楼、齐长城遗址等古迹。她以其挺拔俊秀的身姿,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神韵,为世人倾倒。

    马耳山景区主要旅游线路有三条,分别是中线、东线、西线。三条线路的风景各有不同,每条线路到达顶峰时,都可以沿山脊继续寻奇探幽。

    中线以永隆寺、钓鱼台、齐长城遗址、太公祠、仙人洞等景点为主。永隆寺古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始建于汉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据唐代文人名士萧颖士《马耳山记》记载,仙人洞为东晋人葛洪曾隐居炼丹之地。隐龙寺、石龙寺为北魏正光时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废圯,只存遗址。山脊处有横亘绵延的齐长城。现在看到的永隆寺,是近年来旅游开发后的产物。寺前有人工修建的放生湖,岸上建有仿古建筑钓鱼台,中有姜太公垂钓像。

    齐长城遗址在东面山腰的密林中,不细心寻找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以前雄伟的墙体了。耸立了两千多年的齐长城,经过岁月的变迁,早已经坍塌遗尽,远看如带,近看似乱石堆砌,仍旧颇为壮观。当年(公元前351年),齐国为防楚国入侵,在国境南部边陲群山之巅筑造,后称“齐国长城”。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争霸御敌的产物,凝成了一部硝烟滚滚、旌旗猎猎的古代战争史。齐长城全长618.9公里,它西起黄河东岸的长清县孝里镇,向东蜿蜒在泰山西麓的中低山区、起伏于泰沂山脉的分水岭上,最东端伸进青岛市黄岛区海滨,史称“千里齐长城”。它蜿蜒于齐鲁大地的1518座山峰之上,自西向东,在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市郊区、历城、章丘、莱城、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等18个县市区留下了历史的印痕。位于诸城境内的齐长城全长有60余里,蜿蜒于市境南部群山之巅,西南自马耳山入境,沿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盘、黑溜顶、摘星楼、马山、磊石山至台家沟南岭入胶南县境。乾隆《诸城县志·总图》记载,马耳山与喜鹊岭之间为黄草关,这是齐长城一道险峻的关隘。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琊巨海,千里余里,盖田氏所造也。《竹书纪年》记载:齐长城为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筑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历史。今有些地段,残址凸出地面1左右,宽10左右,基础多以块石垒砌。其上以沙土夯筑。每遇沟壑以巨石填筑。曲折蜿蜒,高低绵亘,十分壮观。

    沿山道而上,在太公祠北面,道边有一清泉流出,成小溪流入放生湖过太公祠不远就是狼仙洞,然后是陡峭的石阶,近百级,如同天梯。抬头望去,峰顶凹凸不平处似一只刺猬,便是马耳山有名的景观“猬仙赏月”,远望惟妙惟肖。最让人称绝的是崖下的一处滴水洞,一年四季滴水不断。一尊滴水观音雕像立在水池中央,神态祥和,亭亭玉立,脚踩莲花宝座,宛若水中而生。它的绝妙之处,在于如此之高的山之顶峰,会有这样一处水源,可谓一绝。池中之水甘甜,纯静,清凉。游人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攀登之后,面对此泉,欣喜若狂,捧一口水喝下,顿感五脏六腑,痛快淋漓, 沁人肺腑, 心旷神怡。

    东线有东坡亭、试剑石、鳄鱼石、观景台、鹰居崖、鹰神洞、望月龟、采云亭、菩萨顶、望海楼、马耳峰、仙人洞等景观。沿山脊的登山道而上,过山腰的观景台,前面就是鹰居崖,攀援而上,由望岳龟到菩萨顶,山脊如刀背,人如同在刀剑缝隙中爬行,惊险之处无不令人提心吊胆,到达菩萨顶的望海楼才会松一口气。望海楼是诸城境内最高的建筑,海拔高达733.8米,站在楼上,可以远眺大海。如果想省时省力,有索道通往东南的风磨口,但是体会不到这一路上的惊心动魄。再往前,就是颇有壮志凌云之气的凌云峰。凌云峰直插云端,风光秀美,依山造势,形成了一线天、鬼见愁等景观。过了凌云峰,那两只高耸入云霄的“马耳朵”就突然出现在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马耳峰

    西线有马耳山的“龙脊”之称,游客会由此下山,过五环亭、光武亭、情侣松、天外来客、雹子石、聚仙亭、仙人台等景,最后又回到山下的永隆寺。

    如果想亲临两座巨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沿羊肠小道继续西行,峰回路转,险象环生,令人却步。越到两峰前,路就绝了。依旧遮不兴奋的心情,但见双峰耸峙直插云天,一高一矮,相依相偎,顶如塔尘,高不可攀。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从遥不可及到亲临跟前,历尽艰难险阻,只为一瞩她的风采,这就是山的魅力!看过梦寐以求的马耳峰,却已经无力再返回走过的路,因为这里离凌云峰已经很远,多处是下得来上不去的地方,只能硬着头皮自北边的山梁下山。山梁两侧多是绝壁,根本找不到下山的路,惊险之处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了才会知道。当你从双峰处下到安全地带,回头望望远在身后的两座山峰,敬畏之意油然而生,又会感到庆幸与自豪。此时此地,你已经来到五连县境内的李古庄村,距永隆寺直线也有十里之遥。

    山顶两峰间有仙人洞,天若降雨,洞即生云,云绕双峰,袅袅娜娜,堪称胜景,称作“马耳腰云”,是诸城市八大胜景之一。故乡谚语:“云雾绕山腰,大雨要来到”、“马耳山戴帽,大雨就到”。每遇天旱,故乡的人们就频频翘首,远望马耳山,盼望“马耳戴帽”。每当山上白云缭绕,这里的人们就会惊喜万分,第二天也不必早起上坡干活,可以好好的在家里睡懒觉。每到麦收或秋收,粮食晒在场上,只要马耳山上没有云雾,场上的粮食致傍晚也不用收仓,可放心地睡。这一景观,成了人们测量天气阴睛的“晴雨表”。当你在山下欣赏到此景的时候,也意味着这里的天气发生变化,天就要下雨了。

    说到“马耳腰云”,让我想起了才华横溢的清初名儒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清初诸城著名文人,康熙朝山东惟一博学鸿儒。学问渊博,著作等身,尤工于诗赋,佳作甚多,《东武吟》是代表作之一,自己视为一生的得意之作,将其放在《滇南集》卷前代序,同榜博学鸿儒的施闰章题《东武吟》云“渺然有临碣石、观沧海之顿宕雄蔚,超然独胜也”。

    李澄中生而颖异,才华出众,10岁时能背诵六百多首古诗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19岁为诸城秀才,深得诸城名流的称赞。诗赋尽管得到文化名流的赏识,40多岁仍是个秀才,曾经参加过多次乡试。

    《东武吟》这首诗中就有“南睇双尖见马耳,石罅生云白如水。 老农测候识阴晴,昨日云生朝不起。”这样的诗句,生动地描写到“马耳腰云”,读完 《东武吟》便被诗人的豪情所感染,亦被诗人的才气所折服。

     东武吟
      
     我家东武城,因为东武吟。
      
     东武飞作怪山去,东武之名留至今。
      
     超然有古台,坡公迹灭生蒿莱。
      
     先人敝庐在其下,巷口乔木柴门开。
      
     南睇双尖见马耳,石罅生云白如水。
      
     老农测候识阴晴,昨日云生朝不起。
      
     琅琊辇道盘山阿,秦皇碑字今销磨。
      
     斋堂斜连沐官渡,鼋鼍出没何其多!
      
     长潍喧呼恶浪蹙,韩信坝头鬼夜哭。
      
     卢山本以卢敖名,寂寞岩灯照幽独。
      
     九仙摩云列岫攒,五莲捧出青琅 。
      
     惊涛倒峡双湫裂,中有千尺苍龙蟠。
      
     福地新开号卧象,野客撰杖时来往。
      
     璧月高悬珑塔光,玉虹下注元潭响。
      
     季氏曾城石屋根,雨霖葛冢汉臣魂。
      
     天地洪荒虞帝出,千年人说诸冯村。
      
     其余琐细不足数,唐宋传来名独古。
      
     山川灵秀相荡回,尽收远势归东武。
        《东武吟》成声转悲,风俗曾经鲁所治。
        十万人家读书处,淳朴尚有先民遗。
        几遭战火饱丧乱,城郭楼榭飘风吹。
        残黎鹑结力已尽,梁伏遗教空尔为!
        我今客游羁京华,梦魂不到天之涯。
        感今思昔意惆怅,旷野茫茫遥相望。
      诗歌成文的时代,诸城县的疆域达四千余平方公里,是当今的两倍。诗中浓墨重彩描绘的马耳、卧象、九仙、五莲、琅琊等胜景,其时都在诸城县域内,现已都是五莲、胶南等县市的旅游胜地了。

    诗人出仕前,曾与同邑文人徐栩野、张石民、赵壶石等人亲辟卧象山,谈古论今,纵情山水。遍游五莲山、琅琊台,寻胜访古,诗文唱和,寄情山水长达十余年,对家乡的一山一水都十分熟悉,一草一木倍感亲切。五十岁时应鸿博试,一举成名,骤然离乡,入翰林院,纂修明史,居京十余年,无异于“自由鸟入了金丝笼”,能对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和亲友不怀念吗?《东武吟》正是这时期的思乡之作。诗中对家乡的山川胜迹、名人轶事、百姓生活浮想联翩,千古纵横如数家珍,清词丽句奔赴笔下,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和自豪感,是难得的颂扬家乡诸城的诗歌力作,是诸城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月,李澄中选同邑王钟仙、丁野鹤、邱海石、刘子羽四先生诗成集。于六月二十二日未时因痰疾而逝,终年71岁,葬城西华村西北原。遗稿经后人编定刊刻有《卧象山文集》4卷、《诗集》7卷、《赋集》1卷、《艮斋文集》8卷、《白云村集》等。

    诸城瑯琊西社八友之一的陈烨曾作过一道诗,题名为《望马耳山顶出云》,对“马耳腰云”作了另一番形象的描绘:

             雨溢龙湾曲,云蒸马耳巅;

             如棉腾岂雾,似谷扬非烟。

             生出根安着,合来势若牵;

             望肠农意初,莫用更漫天。

     唐开元年间,官秘书正字、史馆待制的萧夫子”——萧颖士,慕名托疾不远万里,来诸城马耳山游览,写下了《游马耳山》著名长诗。诗云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
                 
    合冥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度气候,俯仰暮天晴。
                 
    入谷烟雨涧,登崖云口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

    明朝诗人刘敬只是路过时远远地看到了马耳山,便立即被它的豪迈气势所吸引,用充满浪漫色彩的笔触写下了:地蟠万斛雾泉涌,云驾双尖马耳来。

    苏轼除了为常山写下了众多诗文外,许多诗文中也多处写到马耳山。《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诗中写道: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稠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苏轼离开密州后, 于元丰八年(1085年)10月,再次来到密州,再上超然台,并写诗赠太守霍翔,《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中又提到了常山与马耳山: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时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弓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壁开烟鬟。
    扶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又在《江城子》中苏轼写道: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苏轼当年到马耳山探幽览胜时,认为此山乃君子隐居之佳处。他特别喜爱龙王泉瀑布,并留有题刻,但一直未见留下记载,不知何故。文中曾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的感叹。

        另外,历朝历代,许多文人墨客为马耳山留下了众多诗词佳名。

    元朝诗人王致道在《超然台》中写道:

    高台肇造属前贤,乘兴登临眼界鲜。
    马耳南瞻云带雨,沧溟东望水连天。
    君篆字今何在,刺史书声亦寂然。
    惟有凄凉千古月,夜深依旧照台前。

    明朝当地诗人丁惟宁在《张州◇左川招饮超然台同陈宪副后◇即席赋》诗中说:

    初冬冲雨步崇台,台上芳樽平子开。
    天畔峰峦随雾失,城中烟村似春回。

    登高尽是烹莼侣,作赋还推惊座才。
    向晚西风呈霁色,双尖马耳送青来。

    陈其猷在《张念叙草楼落成长诗以赠》说:

    河上主人建小楼,携壶登眺开双眸。
    ◇◇不减三伏热,才到梯头六月秋。

    清凉何事异尘埃,坦腹披襟亦快哉。
    不因楼向空中起,只为风从水面来。

    北窗一榻清光影,绿野铺云一万顷。
    河分燕尾环北岸,山迎马耳树南屏。

    檐前引水欲流觞,喜看浮鸥意不忙。
    浴残曲水归花坞,篆尽平沙入柳塘。

    披蓑有叟入浦溆,网得金鳞尽半长。
    唤来莫去别村卖,有客骑驴过石梁。

    另外这十位清代诗人对马耳山也是情有独钟。

    王沛恂说:肝目指浮云,马耳双峰剪。

    王咸写道:遥知马耳双尖峻,谁共超然扫北召。

    岳元音说:长啸中林眺峨嵋,马耳双尖吐寒碧。

    徐田在《桃花调歌》中写道:

    葛陂杖化神龙起,常入桃花洞尘水。
    一片石荒太古烟,桃花满路红成市。

    东海之缀何时已,马耳之云息生耳。
    我来寻杖古洞◇,但见桃花不见天。

    青溪两岸春风转,桃花乱打钓鱼船。
    忽有飞梁生石壁,南山对石不盈尺。

    花村沽酒斗十千,劝君莫辞故人席。
    老纳青精饭游人,折角巾草木不知。

    普鸡犬,终避秦。
    世人若问桃园事,我是桃花洞口人。

    台立言的《怀乡》更绝:

    燕去春将老,莺啼梦使分。
    愁中时得句,病里废论文。

    衣冷燕台月,心遥马耳云。
    悬知思子意,倚杖望斜曛。

    张◇初写道:鱼台地近趋庭易,马耳云深怅别难。

    赵清则说:马耳双尖林树合,穆陵千古夜鸟愁。

    徐天祥诗曰:峨嵋片影月初上,马耳双尖云半屯。

    刘正鉴在《依韵答丁野鹤》写道:多君肯借奚囊色,马耳双峰翠未枯。

    张衍诗中写道:马耳浮空入望齐,万山隔断暮云低。霜潭去此无多路,只是西峰一丈西。

    近代国际知名作家王希坚1989年秋在《怀念故乡》一诗中写到:超然台上昔曾游,马耳常山一望收。

    现代诗人臧克家也对家门口的马耳山如醉如痴,在《看山》诗中写下了“五岳看山归来后,还是对门马耳亲”这样的诗句。并在多篇诗文中,写到过马耳山,马耳山成了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挂念。他去逝后,骨灰从北京运回故乡,洒到老哥哥和六机匠的坟边,也洒在了马耳山下,圆了诗人最后的遗愿。

    马耳山成了诗人诗中的“诗眼”,当诗人在见到马耳山后,都会被她的雄伟所震撼,都会被她的美景所倾倒,所陶醉,因景生情,因情成诗。当然,还有许多文人墨客,或经过,或目睹,或亲临,虽然没有留下传世诗文,但是马耳双峰的雄姿一定会留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马耳山东北角的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尚庄,尚庄北边有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被称为“尚庄遗址”,距今约4000余年,东西宽180,南北长250,总面积45000平方米,涓河水环绕东南,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既可射猎采集,又能耕稼陶渔。遗址文化层厚约1.5米,最底层为龙山文化遗存,发现大量的黑陶片,可辨认的器形有[guī] [yǎn] []、鼎、环足盘、碗、罐等。由此可见,马耳山地区曾经是远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原始社会的祖先选中了这里,把这里视为理想的生活之地,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古往今来,马耳山都被看作一块圣地。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乡村中秋夜    1754 次 2011/9/13
 湿地作品展示NO.9徐观潮的作品    1725 次 2012/3/27
 怀念传统瓜果    2058 次 2009/7/31
 梁尚燕 搬 迁    1557 次 2012/5/22
 新年怀想    1822 次 2009/2/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