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文学评论 >> 程永新:谈王朔
  • 程永新:谈王朔
  • 来源:西湖 作者: 程永新 日期:2009/1/30 阅读:7686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关于《我是你爸爸》

      桂:《我是你爸爸》是您向他约的稿吗?
      程:是他叫人送过来的。《收获》通常的习惯就是和作家建立联系之后,作家有好的东西就给我们。那时我常对作家说:我希望你给我的是你自己比较看重的东西,我不希望拼命去竞争,拿来的却是个二流的东西。如果你自认为是好的东西,你就给我。

      桂:那《我是你爸爸》送过来后这当中有没有过修改呀?
      程:我最近整理作家的书信,王朔有一封信讲的就是关于《我是你爸爸》这部长篇的,其中有对一个句子的讨论,他在小说中形容一个人“脸上的皱纹像肛门一样”,我们不太喜欢这样的句子。我们希望调整,但他特别看重这个句子,说你们能不能手下留情,把这句话保留下来。我印象很深的有这样一件事。

      桂:除了这个以外有没有一些大的调整呢?
      程:父亲和儿子的对话个别地方稍稍做了改动,一些句子也动过。王朔的初稿是通过他当时的妻子沈旭佳带给我的。他前妻是舞蹈演员,随东方歌舞团到上海演出。我当时一个人借居在离市中心很偏远的地方,我记得我骑着自行车,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去市府礼堂拿稿子。拿回来后当天晚上就开始看,没几天就看完了。我一边阅读,一边把不舒服的句子和错别字用铅笔圈出来。我们《收获》有个传统,发完稿就把作家的手稿还给本人。王朔如果今天还保存着《我是你爸爸》的手稿,那上面的铅笔字就是敝人的手迹。后来杂志社通过了,给王说提了一些修改意见,到要出刊的时候,我因请假没有上班,杂志社就安排另一个编辑小钟接替我的工作。

      桂:您对这篇小说的评价怎样?
      程:我当时看完后觉得小说的角度选择的非常好,一部长篇小说,从头到尾,就是一对父子怎么相处的故事。我觉得王朔的聪明就在于:他擅长从各种艺术样式里吸取营养。中外的影视其实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他能够将自己意识到的问题巧妙地用故事和语言表达出来。他这部长篇的结构非常简单,像国外的许多电影,探讨人性当中比较深入的东西,用的形式却特别简单。父子本来是很普通的关系,但是这普通的关系在当时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隐喻与象征的意义,这恐怕是批评界很多人对它感兴趣的所在。他用了最寻常的角度,用了最最生活化的语言来推动整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教育问题,他把父亲和儿子都写得活灵活现,而且基本上是循序渐进的推进。《我是你爸爸》是一个长篇,在驾驭和控制方面对作家的考验比较大。我的印象中,这个作品调整的地方还不少。王朔当时要写电影剧本,生活节奏又慢慢快起来,对王朔来说,这个长篇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尽管我第一眼看上去它不尽完美,有不少粗糙的地方。

      桂:您说的粗糙是指结构吗?
      程;不是。主要是语言上的粗糙,叙事的粗糙。当然也不是很多,与中篇比就显得多了。中篇比较容易驾驭,一个长篇难免会让写作者留下一些瑕疵,露出一些破绽。

      4. 关于与王朔的交往及对王朔的评价

      桂:在《顽主》之后到1991年发表《我是你爸爸》,您和王朔还有交往吗?
      程:这些天,我在整理信件的时候才发觉,我们当时书信来往得挺密切的。他的来信中,谈得比较多的就是他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事情。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让我帮他们推荐一些可以改编电影的小说,我向他们推荐了《顽主》。后来我写信去问王朔,不久,他回信说黄健新在筹拍他的《浮出海面》,《顽主》是为黄健新写的,所以要问黄健新愿不愿意。我与王朔的书信中谈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些内容,所以我比较了解他当时已涉足影视界,做了很多事情。王朔是极其聪明,极其敏感的人,他拥有非常好的经济头脑,他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人,我猜测,他敏感地感觉到:文学的复兴、腾跃也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机会,中国的电影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桂:这些,在他给您的信件中有这样的表述吗?
      程:没有。这是我的猜测。我感到他的聪明智慧足以让他意识到,文学的腾跃会给电影带来一次飞跃。我觉得他是预见到这个东西的。所以他频频地涉足电影,当然他写的小说本身有故事,导演们也会找他,这种关系是很自然、很默契地建立起来的。这样一种关系的建立,无疑对中国电影业抑或对王朔本人的写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桂:1991年第5期上你们发表了他的《动物凶猛》,能谈谈它的形成过程吗?
      程:我当时大概是请了假,所以《我是你爸爸》后来的工作由小钟负责,小钟也就和王朔建立了联系。《动物凶猛》是寄给小钟的。王朔后面在《收获》发表的小说由小钟做责编。这样我和王朔的联系就少了点。有一年我们去北京出差,王朔在长城饭店请我们《收获》的几个人吃饭,肖元敏、小钟和我,他当时和叶大鹰开了一个影视公司,他搞了一个豪华阵容,北京当时比较火的作家余华、史铁生、刘震云、林白等都来了。

      桂:这之后您和他还有联系吗?
      程:他后来主要搞影视,他的文学策划、批评家陈晓明来找过我。他那时雄心勃勃,其实在我看来,他也不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他想把影视公司做大,将文学的成果有效地嫁接到影视上去。王朔为中国影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是因为他写了很多剧本,也不仅是因为他策划筹措了很多事情,自己还当导演当演员,他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国的影视业提高了一个档次,实现了一次意义重大的转型。你想想,《渴望》之后的中国电视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与王朔有关。王朔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将才,但他的个性注定他也不是一个做帅的人。后来这些年里我们断断续续地有联系,也见过面,前不久他写了剧本《梦想照进现实》,徐静蕾拍完了,剧本大概只用到三分之二左右,他似乎心有不甘,希望剧本能够面世,他通过孙甘露来找我。对《收获》来说,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发过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了,那么你总要有个理由来发它。王朔的剧本是一个好东西。只有我知道,在他之前中国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写得出来。我明白他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写出来的。

      桂:您觉得他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写出来的呢?
      程:在某个想象力飞翔的时刻,或者是思维已经超凡脱俗的状况下,写下了呓语般的对话。一个女演员夜半睡不着,去和同样睡不着的导演聊天,主题是什么?是厌倦。听起来他俩聊的似乎与生活无关。实际上王朔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另外一种语言来描绘一种世纪性疾病和情绪。这跟他当初《顽主》时代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你也许难以想象,王朔于今讨论的全是形而上的问题。怎么把《阳光照进现实》发出来,我是动了一些脑筋的,后来我们请孙甘露去北京和王朔、徐静蕾搞了一个对话,把剧本和访谈一起放在“一个人的电影”这个栏目里,这样就顺理成章了。

      桂:您感觉现在的王朔和您当初接触的《顽主》时代的王朔有哪些变化吗?
      程:变化就太大了,举一个细节。最近我在读《我的千岁寒》,你能想到王朔是一个对佛经很有研究的人吗?王朔对陈腐的文化观念来说,他是一个爆破手,他打破了很多人的思维定式。比如说王朔对鲁迅、对金庸的过激言论,虽说都可以商榷,但时不时敲打我们麻木的思维和神经。这个曾经摧毁很多人信仰的人,自己却开始寻找起信仰来了。这令我不禁想起我大学时代的好友潘鸣说的一句精辟的话:“我们老去,那不是我们的错,而是岁月的错。”

      桂:你们在接受王朔的京味作品时,有没有考虑过京派、海派的问题?
      程:我们基本上不考虑。我们并不特别看重这个概念。用哪种手法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用哪一种带有地域性的语言写作都是可以进入文学的殿堂。我们注重的是作品的精神内涵。

      桂:您能具体说一下精神内涵包括哪些吗?
      程:就是一个作品的精神价值。比如说《我是你爸爸》的现实层面和情感层面,是父子关系,身处现实中的成人世界和孩童世界的活灵活现的展现,更高一个形而上的层面,具有象征性的意味,在一个简单的框架里面,囊括了有关亲情,有关教育,有关伦理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命题。它有腾挪的精神空间和余地,它有很大的弹性,丰富性。我们领略到了,体会到了,不管他是用京派语言,还是海派语言。

      桂:《收获》可能在文学品位上是多样化的,并不局限于某种口味的作品。
      程:我们在编这个杂志的时候,不是考虑让南方人来喜欢,它面对的是全球华人,所以思维应该是开放的。

      桂:《收获》的13万的发行量主要靠哪些人群在支撑着?
      程:各个层次,各个行业的读者,他们共同追求一种有精神品质的生活。

      桂:对于王朔,您的一个整体评价是怎样的?
      程:评价一个人主要是看他与前人相比,贡献了哪些新的东西。我们这个时代,亏得有王朔这样的人,他的惊人之语常常让我们惊醒。对知识分子而言,王朔是极具破坏力的,他毫无顾忌的言论会刺伤很多人,但他真实,不虚饰,也不避讳自己的缺点;对民间百姓来说,他的思维又往往是超前的,具有文化引导的作用。王朔的嬉笑怒骂无人可以模仿。王朔是有大悟性的人。《我的千岁寒》是一本作品合集,它是王朔悟道的生命体验的总结,中国没几个人能看懂。王朔对文学的贡献,对影视的贡献,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我更看重的是:在价值标准混乱的今天,因为有王朔这面镜子,虚伪就没有市场。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文学的没落    2073 次 2008/7/19
 陈西滢评鲁迅作品    3266 次 2008/4/23
 时光里的老家:读《老家》随想    2077 次 2013/3/16
 小雨 《运河》三大文学版块析    2237 次 2012/5/22
 文学界——事件淹没了作品    2207 次 2008/1/25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